對于煙臺,我是陌生的,除了和深圳一樣有一片熟悉的海,對于其他方面完全無暇去顧及。
我記得剛去煙臺時,分公司安排了住處,其他就只能靠自己。而我對煙臺可謂是一出門就抓黑,除了上班的地方,甚至不知道去哪里吃一頓可口的飯。那時候我臨時住的地方暫時不能做飯,外面的北方面食又吃不慣。偏偏我很希望在工作已經很辛苦的時候能有一頓好吃的,我覺得這是對自己最直接的獎勵。
第一個星期只好用了一種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去那種全國連鎖的飲食店。比如早上,我先打車(不知道坐幾路公車)去永和大王吃早餐,然后打車上班;中午打車去附近的肯德基,然后再打車回來上班;至于晚上,一般下班非常晚,幾乎都是直接回家睡覺就不用吃了。這樣持續(xù)了一個周以后,自己都覺得太奢侈了。第一個周末,我專門抽了一天時間打了個車,讓司機帶著我在市里轉了一圈,看到哪里不錯就問清位置記在本子上。煙臺并不大,繞城轉一圈也沒多少時間,但一圈下來,還真讓我發(fā)現(xiàn)不少心儀的餐館。以后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去一一品嘗,就這樣我逐漸成了公司的美食地圖,他們想吃什么風味想去哪里都要先聽聽我的推薦呢。
那時候最喜歡的是公司樓下對面的一個四川小菜館,他家的水煮魚和脫骨鳳爪怎么也吃不夠,附近還有一家熊老頭也是做川菜的,味道也還可以,但還是趕不上那家名不見經傳的小菜館。以前只知道骨頭是用來煲湯用的,去了煙臺以后才知道醬骨頭也是非常美味的一道菜。同事曾經帶我去一排居民小平房的一個非?;璋档牟宛^,里面的特色就是醬骨頭。坐下來就是每人一根吸管和一副手套。骨頭裝在一個被碰得缺口爛疤的大土鍋里端上來,提供的塑料手套一般是不用的,我們嫌不過癮要直接用手抓。先把吸管插進骨頭的骨髓里,把里面的精華吸干凈。非常好吃,油而不膩。然后再放開手腳抓著骨頭一陣狂啃,要有多過癮就有多過癮。幾年后我再去煙臺時聽說那個小平房已經被拆了,那家醬骨頭也不知道搬哪里去了,著實讓我惋惜了一番。
在工作上之余我也是沒有什么休閑娛樂,剛到深圳時起碼還有一個朋友,后來有了很多同事,在深圳那樣的地方也不愁沒地方消遣。在這個城市找不到什么更好的方式,我面對的全是徹徹底底的陌生人,也不好和同事走得太近。記得有本書上看到這么一句話:
“職位越高,朋友越少?!?/p>
其實不是說走上管理崗位了就自命清高,不和同事為伍。實際上和同事打成一片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只是由于管理等原因,即使在生活上也要和同事保持一定的距離,至少不可以像朋友相處那么近,而人在另一種時候需要的是一個什么話都能說的知心朋友。但在那種狀況下,我不可能有。有什么話,只能打長途電話給我朋友。工作上就更不用多說了,所以從我走上管理崗位以后從某種程度上總有種說不出來的孤獨感。
工作之外需要自我放松和調整的時候,我會拿一本書找一個咖啡廳(我那時候常去的是一家叫做“閑情”的咖啡廳),坐在它里面用藤做的吊椅上,叫上一杯咖啡,看著書隨著房間里流出的音樂慢慢搖……只要時間允許,我可以在里面坐很長的時間。最長的一次,是一個周末,我中午12點進去坐在那里,一直到晚上12點才離開。周圍的客人,走了一撥又一撥,我桌前的零食,換了一盤又一盤。從此閑情的每一個服務生都記住了我,每次去了以后都不用我講就知道先給我一杯加冰的檸檬水,然后再上一杯熱乎乎的卡布奇。
除了“閑情”也常去“上島”,我去的次數(shù)太多了,以至于有一次上島的主管主動給了我一張VIP卡。我問她是不是有什么消費限額才能給,她說沒有,只有??秃拖M達到一定金額才能送,可見我為上島還是貢獻了不少。
后來煙臺的消費場所也多了起來,在南大街那里也開了家很有情調的酒吧——紅狐貍。那里也有駐唱歌手什么的,偶爾我也會去那里坐一坐,要上一支百威躲在角落里靜靜地看周圍的燈紅酒綠。
白天天氣好的時候我也會去臨近的海邊,租上一把躺椅在陽光和海濤聲中睡覺,睡醒了就看那些海里的弄潮兒(我不會游泳),或者看看自己帶去的書,聽聽隨身聽里的音樂。煙臺附近有很多聞名全國的旅游風景點,比如八仙過海、蓬萊閣等,我反而一個地方都沒有去。實際上,我不是一個很喜歡玩樂和熱鬧的人,我更愿意一個人靜靜地讓思想天馬行空,這需要能忍受寂寞,而我,也樂得享受那一份寧靜。美麗的蓬萊閣,傳說中的八仙過?!土艚o那些不遠千里來的人們吧!
小感悟:人們常說,不會生活的人不會工作。生活的方式各有不同,只要是有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無論什么形式,能放松自己,能激情昂揚再面對第二天的工作就足夠,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