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三國少年說(3)

如果這是宋史3 作者:高天流云


而黨項,要在唐末黃巢起義,唐軍徹底疲軟時,才由拓跋思恭率領(lǐng),從宥州出發(fā)進入中原,平叛之后以他親弟弟拓跋思忠都戰(zhàn)死疆場的功勞,才封為定難軍節(jié)度使、夏國公、賜姓李。想想那有多難堪,在那種狀況下的唐朝,都歸了國姓,變成私養(yǎng)性質(zhì)的屬臣。

這就是黨項人的底蘊,說實話他們得感謝趙光義還有他們的民族敗類李繼捧,如果沒有這兩位大佬的通力合作,黨項人就會一直平靜下去,一直沉淪到底,和太多的只在歷史中稍微冒過一頭,然后就徹底消散了的民族一樣,留不下什么印跡。

黨項人強的就是有人。李繼遷是一塊從烈火里煉出來的真金,他沒能達到松贊干布、吐迷度的程度,沒能及身創(chuàng)建黨項人的帝國,但是基業(yè)都己經(jīng)打下了。

之后這個種族的運氣突然好到了沒有天理,獨此一份,他們遇上了澶淵之盟,這是漢人與胡人間幾千年里只有一次的百年好和,連帶著他們也可以享受和平,把以前的恩怨和附帶的危機都一筆勾消,安心地消化靈州、涼州,還有那塊讓人垂涎三尺的河西走廊。

這是個慢工夫,得有耐心、有恒心、夠陰險的人才能去做。這時上天派給了他們李德明。這個生于憂患突然孤獨的少年完美地守住了老爹的基業(yè),一邊拉一邊打,不停地變幻臉孔為黨項人爭奪利益。這樣的歲月一天天的過去,他把宋朝的真宗皇帝趙恒熬死了,緊接著遼國的圣宗皇帝也變老了,而他自己的兒子卻己經(jīng)長大。

這一次上天派給他們的人是一個變本加厲的李繼遷,需要再次握刀殺人時,多么的理想,李元昊是第三代接班人。

歷史記載,這個人從小就對他的父親不以為然,在他正式接班之前,只有兩段話留了下來,都是與他父親的吵嘴,從行為到思想截然相反。

第一段話,當時李德明正發(fā)火,他派去到宋朝的使者團回來了,帶回了大批的宋朝物資,可是多雖多,東西買錯了??蛇@又怎么樣?一般來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千里奔波,再怎么樣一頓皮鞭抽過去,什么火也消了吧?不,李德明大怒,把為首的使者給砍了。

人頭落地,事情了結(jié)。沒人敢對自己的首領(lǐng)說三道四??赡陜H十二三歲的李元昊走了過來,“老爸,你忘了我們是什么人了嗎?”

李德明驚疑。

“我們是戎人,生來就是騎馬射獵的?,F(xiàn)在用我們的戰(zhàn)馬去換這些一時半會用不上的東西己經(jīng)是失策,何況還殺了自己的使臣,以后還會有人為我們出力嗎?”

少年李元昊如是說。

這話看著很單純,似乎每一個男孩兒都這樣做過,都樂于蔑視自己的父親??勺屑汓c看,李元昊從一個小毛孩子時起,就意識到了自己的身份,甚至民族意識都己經(jīng)覺醒,把黨項、宋朝、契丹分得清清楚楚。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一個種族最重要的是人,一個帝王最寶貴的是人心。

時光流逝,李元昊在長大,幾年之間,他看的書又多又雜,就算沒有宋朝資善堂里的頂級大家來講學,也沒有遼國己經(jīng)進行了數(shù)十年的科舉制度所培育出來的文化氣氛來熏陶,李元昊還是把各種雜七雜八甚至互為矛盾的理論裝滿了一腦子。

他精通漢學,又通各種蕃文,看法律書籍,更看兵書戰(zhàn)策,經(jīng)常帶著百人衛(wèi)隊出去打獵,可對于佛學卻又有獨到見解。怎樣,是不是覺得有點亂?其實多簡單,就以佛學一項來說,都是必須要學的。那是當年,甚至現(xiàn)在也是,在整個東亞大陸上都是各個不同種族的通用嗜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