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萬壽宮的鞭炮聲(2)

湘西秘史 作者:李懷蓀


兩個月后,阿春嘔吐不止。張王氏憑著女人特有的敏感,斷定這丫頭出事了。逼問再三,阿春痛哭流涕地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張王氏萬沒想到,事情居然出在兒子身上。憑心而論,張恒泰的家教是嚴格的。浦陽鎮(zhèn)作為繁華的水碼頭,烏七八糟的事情是少不了的。進了那條百家弄,只要你有錢,你要哪樣就有哪樣給你。張恒泰作出規(guī)定,絕對不許兒子在外面過夜??v然如此,還是一樣出了事。當張王氏向丈夫通報此事時,張恒泰火冒三丈,要找兒子算賬。他被妻子制止了。這樣的事情聲張出去,張家的面子往哪兒放?面對著即將迎娶的劉家,又作何交待?妻子的考慮是有道理的,莫名的懊惱卻在張恒泰的心中翻騰。于是,他將兒子叫到避靜的書房,關(guān)起門來對兒子進行了最嚴厲的訓斥。張恒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希圖讓張復禮感到事態(tài)的嚴重。張復禮栽著腦殼,不做聲,不頂嘴,心里卻依然念叨著那個充滿著山野味的,臉頰上有兩個淺淺酒窩的苗女。

為了丑事不張揚出去,張家暗地著人去到盤瓠崖,將阿春的父親廖老六不聲不響地接到張家窨子,向他通報阿春發(fā)生的事情,把一筆數(shù)目不算太小的銀兩,交給那位苗家漢子,作為對阿春的補償。同時,還交給他一包打胎藥,要他帶著女兒回家,一定把她肚子里的胎兒打掉。一切都在無聲無息中進行。張恒泰夫婦以為,這是了結(jié)此事的最好方式。從此后,張家窨子里就好像什么事情都不曾發(fā)生過。張家依然會像往常一樣,體面地出現(xiàn)在浦陽鎮(zhèn)的社會生活之中。

事情出乎他們所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張家少爺和苗女阿春發(fā)生的一切,不知怎的,竟飛越張家窨子的高墻,一傳十,十傳百,成了浦陽鎮(zhèn)街弄子閑言的話題。浦陽鎮(zhèn)曾一度是湘西最大的商埠,明末清初時,就形成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三條鋪著石板的街道:河街、正街與后街,沿著沅水的南北走向并列而建,每條街都有兩三里路長。沅水與街道之間,街道與街道之間,由四十八條弄子貫通。合起來稱為“三街四十八弄”。四十八條弄子口,無一例外都建有一座土地廟。貫穿于河街與沅水間的十八條弄子,直通河下,都有一座水碼頭。在篤信巫鬼的浦陽人心中,這塊土地是由四十八位土地神分而治之的。或許是這些喜歡管閑事的土地神,造就了鎮(zhèn)上眾多的好事者。這些人最大的嗜好就是喜歡管閑事,道長短。誰家發(fā)生了哪樣事,不消一時三刻就會在街道上、弄子里、碼頭邊迅速地流傳開來。張恒泰這樣的大戶人家出了事,而且是少爺與丫頭的風流事,便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了。張家是鎮(zhèn)上最大的桐油老板,巴不得張家出事的大有人在。街弄子閑言常常伴隨著撲風捉影,添油加醋。有人說,張復禮搞大了苗女的肚子,苗女一定要張復禮娶她,如若不然,她就要撞死在張復禮的面前。張復禮沒得辦法,只好答應納她為妾。張家少爺就“未曾娶妻先做爹”;“未曾娶妻先納妾”。又有人說,盤瓠崖的苗人發(fā)出話來,張家少爺娶了阿春便罷,如若不然,通寨子的人要鬧到浦陽鎮(zhèn),把張家窨子砸個稀巴爛。還有人說,劉家小姐得知未婚的夫婿做了這等丑事,當場就昏死了過去,醒來后,好說歹說要退婚……這些雖說都屬于子虛烏有,張家卻無法站出來申辯。清名在外的張家窨子,這回可真是威風掃地了。

一連幾天,張恒泰都處在從未有過的懊惱之中。他的順慶油號,在漢口的鸚鵡洲上設(shè)有莊鋪。平常遇到這種情形,他會離開浦陽鎮(zhèn),去到漢口的莊鋪里住上三五個月,等人們將這碼子事情淡忘,他再回來,也就不那么尷尬了。眼下偏偏就有那么一件事情使得他無法脫身,還得讓他在公眾場合拋頭露面。浦陽鎮(zhèn)的江西客商號稱“西幫”,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在鎮(zhèn)上修建了同鄉(xiāng)會館萬壽宮。每年的八月初一,萬壽宮都要例行祭祀,叫做“上會”。上會的主持者,叫做“值年”。值年一直是由順慶油號和元隆木行輪流當莊。同治六年恰恰輪到張恒泰。正在這時,兒子的風流事在鎮(zhèn)上傳得沸沸揚揚。甚至有人傳出話來,說是張家窨子給西幫人丟了臉,萬壽宮的這屆值年,張恒泰是當不成了。閑言作不得數(shù),張恒泰卻還得拉下老臉,硬著頭皮,做著上會的籌備工作。

七月二十九,上會的前一天,是張恒泰最繁忙、最緊張的一天。下午,鎮(zhèn)上西幫的頭面人物,要到萬壽宮來聚會,聽取值年關(guān)于上會籌備工作的報告。清早,張恒泰吃了點心,便往萬壽宮所在的河街走去。一路上,不斷有人跟他打招呼,他頻頻頜首以示回應,心里卻總覺得不自在。仿佛這所有的人都在嘲笑他、看他的笑話。他來到萬壽宮大門前。萬壽宮是浦陽鎮(zhèn)最氣派的建筑。由于它的臨街高聳,寬闊的街道仿佛變得狹窄。街道的對過,是一道用青條石鋪砌的下河階磴,一直延伸到沅水河邊,人們把這里叫做萬壽宮碼頭。萬壽宮初建時,江西客商來到浦陽不過只有幾十年。他們在這座會館里,也像今天這樣,通過祭祀加強同鄉(xiāng)之間的溝通、協(xié)調(diào)與凝聚,使西幫逐漸成為了浦陽鎮(zhèn)上的強勢群體。

張恒泰走進萬壽宮的大門,通過照壁旁的側(cè)門,經(jīng)由背靠照壁的戲臺邊沿,走過寬敞的天井,來到莊嚴肅穆的正殿。江西人信奉的許真人的木雕神像,便供奉在神龕上。許真人本名許遜,南昌人,是晉代的一位道士,曾任四川旌陽縣令,后因晉亂而游歷天下,適逢江西洪水為虐。許遜鑄鐵為柱,下施八索,勾鎖地穴,斬除孽龍,使洪水得以平息。東晉太康二年八月初一,許遜舉家拔宅飛升。為了紀念許遜鐵柱降妖造福人民,南昌修建了鐵柱觀。到了宋代,宋徽宗趙佶御賜匾額“玉隆萬壽”,鐵柱觀也就改名為萬壽宮。自明以降,江西客商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他們在各地修建萬壽宮,作為江西人的同鄉(xiāng)會館。湘西各地,萬壽宮比比皆是。浦陽的萬壽宮,不論從建筑的規(guī)模,還是祭祀的隆重,都是首屈一指的。張恒泰進得正殿,察看重新粉刷裝飾的神龕,瞻仰重新油漆彩繪的許真人雕像。神龕上身著道袍的許真人,慈祥端莊,神采奕奕。張恒泰緩緩地低下了頭,雙目微閉,仿佛在懺悔自己教子無方,丟了江西人的臉面,祈求神靈赦宥。

一個身材魁梧的漢子,悄悄兒走到張恒泰的身后。他沒有驚動在神前垂首瞑目的張恒泰。直等到張恒泰抬起頭時,才輕輕叫了一聲:“張老板!”

張恒泰回過頭,發(fā)現(xiàn)叫他的人是高腔戲子杜鳳麟。前殿對過的戲臺上,高腔班的戲子正在清掃戲臺,鋪擺行頭。戲班是鎮(zhèn)上的大紅班,本家是當紅花臉安齊家。管班就是教張復禮唱圍鼓的師父杜鳳麟。關(guān)于張復禮的傳言,肯定也傳到了杜鳳麟的耳朵里。張恒泰顯得極不自在:“杜師父,伢兒的事情,你曉得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