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辦局和鄉(xiāng)鎮(zhèn)領導班子的調整,歷來是個地方最敏感的問題,仕途升遷是官場的首要大事,為官者成敗榮辱全系于此。陸國杰深知任人唯賢則昌,任人唯才則興的道理。干部問題不但關系事業(yè)成敗,而且可以影響一地民風?,F今的干部管理制度還是上級任命制?;境绦蚴牵侯I導提名,組織考核,集體研究決定。這幾年的變化無非是在組織考核過程中增加了一項群眾評議和公示的內容。選拔、調整干部的關鍵是領導提名,沒有領導提名,無論你如何的優(yōu)秀也不可能被提拔任用。具體操作過程是:市委主要領導要任用或提拔某人時,一般都要事先和分管一條線的常委班子成員進行溝通協商。分管一條線的班子成員如果想提拔某人,必須事先征得市委主要領導的同意,然后提交組織部進行考查。組織考查獲得通過后,最后提交市委常委會集體研究決定任命。這一過程看似復雜,其實很簡單,提名前的私下溝通協商是關鍵,其他過程只是必要的形式而已。既然提名前私下溝通協商是關鍵,以人畫線和任人唯親就不可避免。陸國杰當然知道其中奧妙,所以,在調整干部之前。他除了親自考查以外,還要爭求班子成員的支持?,F在黨委部門干部調整的主導權已經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和劉永華溝通一下就可以。關鍵是政府各委、辦、局領導班子的調整,必須和鄭衛(wèi)東和兩個副市長協商一致。在這個問題上陸國杰思之又思,慎之又慎,因為調整的成敗直接關系今后的工作成效、關系班子的團結。經過反復思考,陸國杰定下這次調整要達到的三個目標。一要從工作需要出發(fā),把一批有能力、有工作熱情、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敢于負責的干部調整到重要的崗位上來。二要盡可能打破原有的派別派系,同時還要維護班子的團結。三要通過調整,建立起基礎廣泛歸屬于自己的派系,鞏固自己的核心地位。陸國杰深知在法治還不健全的條件下,人治的手段必不可少,在這個問題上清高不得,迂腐不得。
在專門研究干部問題的常委會開會之前,陸國杰決定找鄭衛(wèi)東談一談,只要黨政一把手達成一致,干部調整的問題就不難解決。陸國杰給鄭衛(wèi)東打電話:“衛(wèi)東,我們上山看看風景?”
鄭衛(wèi)東知道陸國杰有事要談,問道:“上哪座山?”
“上墩臺山怎么樣?謀于密室不如登高望遠。”
“你是想登臺點將吧?”
“知我者衛(wèi)東?!标憞苷f。
小王開車上到墩臺山半山坡,轎車上不去了,陸國杰和鄭衛(wèi)東下車順著林間小路向山上走。
墩臺山得名于山上有座烽火臺,據史料記載,墩臺山的烽火臺始建于明朝,是明朝經略遼東重要海防軍事設施。陸國杰和鄭衛(wèi)東爬到山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座殘破的烽火臺,陸國杰和鄭衛(wèi)東圍著風雨剝蝕的烽火臺走了一圈,懷古論今,感嘆歷史滄桑。
那天,天氣特別的晴好,空氣純凈如洗,甚至可以看見幾十里以外海灣另一端仙人島上的兩座烽火臺。墩臺山雖然不高,卻是這一帶的制高點,站在山項向東環(huán)顧,可以鳥瞰整個市區(qū);向西放眼,可以盡收一望無際的大海。港口就在墩臺山的腳下,鋼鐵巨人一般的塔吊舞動著時代的節(jié)奏。
陸國杰站在山頂頓感心胸開闊,對鄭衛(wèi)東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清河有山有水,我們得念好山海經?。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