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劉襄頓時傻了眼,不知怎么辦是好。中尉魏勃和召平的關(guān)系一向還不錯,就假裝跑去對召平說:“齊王沒有漢朝的虎符就想發(fā)兵,簡直是做他媽的清秋大夢。丞相您發(fā)兵圍住王宮,實在是太英明了,太果斷了,不過這么件小事,怎么能勞您老人家親自動手呢,我看不如這樣,您先回家休息,讓我來替您效勞?!?/p>
召平一向信任魏勃,魏勃這番話說得他心里暖洋洋的,當即快樂地把虎符交給魏勃,自己回家睡覺去了。哪知魏勃一拿到虎符,馬上變了臉,調(diào)動軍隊,反而把召平的府邸圍了個水泄不通。召平一覺還沒睡醒,就被吵醒了,透過窗戶看見外面黑壓壓的士卒,悔恨得腸子都碧綠碧綠的,可是沒有什么辦法,只能拔劍自殺,臨死前還痛哭流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真他媽的愚蠢到家啦!”
由此可見當時虎符的重要性,軍隊至于完全認符不認人。雖然知道召平是國相,可是沒有虎符,那就變成了待宰的羔羊。另外我們得批評死去的召平同志幾句了。首先,你辜負了呂后她老人家的信任,她老人家把你派到齊國當相國,還頒給你虎符,你就應(yīng)該符不離身,怎么能交給魏勃呢?魏勃是齊王自己委任的啊,他當然跟齊國中央一條心,還能跟漢朝中央一條心嗎?第二,你臨死前說什么“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句話,證明你對自己的錯誤是至死不悟。你犯的主要錯誤還不是什么當不當斷那方面,你主要是沒有分清敵我矛盾的問題,是公私不分的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被私人友情蒙蔽了雙眼,你死不足惜,可是辜負了太后的信任,辜負了領(lǐng)袖的栽培,你真是死有余辜??!
召平一死,齊王立即任命駟鈞為相國,魏勃為將軍,祝午為內(nèi)史,征發(fā)全國的兵馬向長安進軍,準備奪取大漢天子的寶座。
但是它的西邊,還有另外一個諸侯國——瑯邪國。
當初,瑯邪國曾經(jīng)是齊國的瑯邪郡,呂后七年,呂后聽了親信太監(jiān)張釋卿的勸說,為了安慰劉氏家族,把齊國的瑯邪郡割出來封給了劉邦的遠房堂弟劉澤。按理說,劉澤對呂后應(yīng)該是有點感恩的,作為劉邦的遠房親戚,他根本不具備封王的硬件。不過因為他是呂后妹妹呂媭的女婿,呂氏家族對他自然也會有些關(guān)照,他何必去攻擊恩人?最重要的是,攻擊呂氏對劉澤不會帶來任何好處。按照血緣關(guān)系的親疏,輪到九重天去也論不到他繼承皇位,他憑什么賣力呢?于是他堅守城池,不讓齊國軍隊通過。
劉襄于是派祝午去騙劉澤:“呂氏想篡奪咱們劉家的政權(quán),齊王不服氣,所以發(fā)兵西擊長安。但齊王年紀太小,向來不懂打仗,因此想把全國的軍隊讓給大王您來指揮。大王老早就是高皇帝身邊的大將,擅長帶兵打仗,在此危急的時刻,齊王又不敢離開軍隊,只好麻煩大王親自去臨淄跑一趟,以便接管齊國的兵馬平息關(guān)中之亂。”
瑯邪王一聽,貪念頓起,西擊長安雖然于他不會得到太多好處,但如果能將齊國的軍隊也納入自己的麾下,那就難說了。亂世來了,最重要的是軍隊,有了更多的軍隊,不管形勢怎么變化,自己都可以占據(jù)主動。他顧不得多想,馬上跟著祝午去臨淄,這自然是有去沒有回。他一到齊國,就被劉襄扣押,而祝午本人則馬上趕赴瑯邪國,謊傳劉澤的命令,將瑯邪國的軍隊也全部征發(fā),去攻打西邊的呂國,也就是原先齊國的濟南郡,并發(fā)檄文昭告天下,宣布呂氏家族的罪狀。那些罪狀是這么說的:
高皇帝當年平定天下,封宗室子弟們?yōu)橥?。后來我老爸齊悼惠王劉肥薨了,惠帝讓留侯張良立我為齊王?;莸垴{崩,呂后掌權(quán),年紀老而糊涂,使得呂氏家族擅權(quán),又擅自殺了三位趙王,滅掉梁、趙、燕三國,以封給呂姓?,F(xiàn)在呂后已經(jīng)駕崩,皇帝年幼,不能治理天下,迫切需要大臣們輔佐。但是呂氏家族的人又擅自發(fā)兵,偽造詔書,號令天下,意圖危害劉氏政權(quán)。所以我現(xiàn)在要率兵攻擊這些姓呂的不配當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