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常生活護理(1)

老人關懷與家庭護理 作者:史寶欣


3.老年人活動的指導

(1)老年人的活動種類和強度

老年人的活動種類可分為4種:日常生活活動、家務活動、職業(yè)活動、娛樂活動。對于老年人來說,日常生活活動和家務活動是生活的基本活動,職業(yè)活動是屬于發(fā)展自己潛能的有益活動,娛樂活動則可以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要選擇合適的活動,科學的鍛煉對人體健康最為有益。比較適合老年人鍛煉的項目有:散步、慢跑、游泳、跳舞、球類運動、醫(yī)療體育、太極拳與氣功等。鍛煉要求有足夠而又安全的活動強度,這對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患者而言尤為重要。老年人的活動強度應根據個人的能力及身體狀態(tài)來選擇。運動時的最高心率可反映機體的最大吸氧力,而吸氧力又是機體對運動量負荷耐受程度的一個指標,因而可通過心率情況來控制運動量。最簡單方便的監(jiān)測方法是以運動后心率作為衡量標準,即:運動后最宜心率(次/分鐘)=170 年齡。身體健壯者則可用:運動后最宜心率(次/分鐘)=180 年齡。

觀察活動強度是否適合的方法有:

1)觀察運動后的心率是否達到最宜心率;

2)運動結束后3分鐘內心率恢復到運動前水平,表明運動量較小,應加大運動量;在3~5分鐘之內恢復到運動前水平表明運動適宜;而在10分鐘以上才能恢復者,則表明活動強度太大,應適當減少。

以上監(jiān)測方法還要結合自我感覺綜合判斷,如運動時全身有熱感或微微出汗,運動后感到輕松或稍有疲勞、食欲增進、睡眠良好、精神振作,表示強度適當,效果良好;如運動時身體不發(fā)熱或無出汗、脈搏次數不增或增加不多,則說明應增加活動強度;如果運動后感到很疲乏、頭暈、胸悶、氣促、心悸、食欲減退、睡眠不良,說明應減低運動強度;如果在運動中出現(xiàn)嚴重的胸悶、氣喘、心絞痛或心率反而減慢、心律失常等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及時就醫(yī)。

(2)老年人活動的原則

1)正確選擇。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質、場地條件,選擇適當的運動項目?;顒拥脑O計應符合老年人的興趣并且是在其能力范圍內的,而活動目標的制定則必須考慮到他們對自己的期望,這樣制定出來的活動計劃老年人才會覺得有價值而容易堅持。

2)循序漸進。機體對運動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所以應先選擇不費力的活動開始,再逐漸增加運動的量、時間、頻率,且每次進行新的活動內容時,都應該評估老年人對于此項活動的耐受性。

3)持之以恒。通過鍛煉增強體質、防治疾病,要有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且取得療效以后,仍需堅持鍛煉,才能保持和加強效果。

4)運動時間。老年人運動的時間以每天1~2次,每次半小時左右,一天運動總時間不超過2小時為宜。運動時間可選擇在天亮見光后1~2小時。此外,從人體生理學的角度看,傍晚鍛煉更有益健康。無論是體力的發(fā)揮,還是身體的適應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和黃昏時為佳。飯后則不宜立即運動,因為運動可減少對消化系統(tǒng)的血液供應及興奮交感神經而抑制消化功能,從而影響消化吸收,甚至導致消化系統(tǒng)疾病。

5)運動場地與氣候。運動場地盡可能選擇空氣新鮮、安靜清幽的公園、庭院、湖濱等地。注意氣候變化,夏季戶外運動要防止中暑,冬季則要防跌倒和感冒。

6)體弱和患病老人的活動原則。年老體弱、患有多種慢性病或平時有氣喘、心慌、胸悶或全身不適者,應請醫(yī)生檢查,并根據醫(yī)囑進行運動,以免發(fā)生意外;下列情況應暫停鍛煉:患有急性疾病、出現(xiàn)心絞痛或呼吸困難、精神受刺激、情緒激動或悲傷之時。

(3)患病老年人的活動

老年人常因疾病困擾而導致活動障礙,特別是臥床不起的病人,如果長期不活動很容易導致廢用性萎縮等并發(fā)癥。因此,必須幫助各種患病老年人進行活動,以維持和增強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