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5 廣州的跨國“紅頂”商人(2)

洋行之王 作者:劉詩平


散商在中國的經營活動由東印度公司廣州管委會監(jiān)督管理。東印度公司為了獨占對華貿易,規(guī)定在每個貿易季度結束后散商必須離開,因此散商們的許多業(yè)務常常由駐廣州的東印度公司管委會代為經營。

隨著散商對華貿易的擴大,他們想在廣州設立常駐代理機構的愿望日益強烈,因而假借各種名義滯留廣州。

1780年,廣州的散商被東印度公司清理后,英國散商亨利?柯克斯(Henry Cox)依然留了下來??驴怂沟母赣H詹姆士?柯克斯(James Cox)賣鐘表八音盒等“打簧貨”給廣州十三行行商。此時的廣州,作為西方商人與大清帝國開展貿易的唯一城市,也是清朝皇室唯一的舶來品供應地。鐘表八音盒等“打簧貨”陸續(xù)從這里送入皇宮,成為皇帝及宮廷內外把玩的時髦洋貨?,F在的北京故宮依然保存有一些詹姆士?柯克斯制造的鐘表。鐘表在西方早已成為一種作息計時的工具,西方人共同遵守時間,生活在一種團體紀律和工作制度之下,但其傳入中國多年,卻并未改變當時國人的時間觀念。時鐘不過是擺設、玩物,而非作息計時的工具。歐洲人守時的習慣,也并沒有對中國人產生明顯影響。鐘表所折射出的東西方不同的時間觀,正是東西方在器物、體制和思想意識層面存在差異的具體表現。

詹姆士死后,亨利?柯克斯來到廣州代父收取一些已經交貨的賬款。由于一些行商破產,柯克斯有時以收取貨品替代,因此逐漸在廣州做起生意來。這個英國“打簧貨”商人――“柯克斯老爺”,在1782年與丹尼爾?比爾(Daniel Beale)、約翰?里德(John Reid)合伙建立的商行――柯克斯?里德號,正是日后渣甸?馬地臣行(怡和洋行)的源頭所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