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選擇什么樣的癥狀緩解方法,它都會起作用-在某種意義上。比如喝酒能令人感覺緩解壓力,至少在一段時間里,它解除了問題的癥狀,不然就不會有人借酒消愁了。但它也讓借酒消愁的人感到,問題似乎已經(jīng)解決,于是就分散了尋找根本解決方法的精力。然而,根本解決方法是找到控制工作負擔的方法,如果不采取堅決的態(tài)度,就會導致工作負擔逐步加重,因為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不斷接到要求我們花時間精力去做的事,根本就超出我們的應付能力。隨著工作負擔的加重,壓力又回來了,借酒消愁的驅動力也回來了。
轉移負擔模式的隱匿性表現(xiàn),在于它所促生的正反饋環(huán)路,即人們對癥狀緩解方法的依賴性不斷增加。酗酒者逐漸上癮,形成對酒精的依賴,導致健康狀況下降:隨著他們的自信心和判斷力的下降,他們也越來越無法去解決原來的工作負擔問題。為了找出正反饋環(huán)路的起因,你可以設想在由兩個環(huán)路組成的形如阿拉伯數(shù)字“8”的閉環(huán)上面移動:壓力增加,導致酗酒,酗酒會放松壓力;壓力放松,減少工作的需要也降低了,進而導致更多的工作負擔,于是又增加了壓力。
這就是上癮機制的一般性動態(tài)結構模式。實際上,所有的上癮過程背后都有轉移負擔的模式,都涉及癥狀緩解方法,涉及逐步削弱尋找根本解決方法的能力,以及不斷增加對癥狀緩解方法的依賴。這個上癮的定義,對個人適用,對組織機構和整個社會也同樣適用。
轉移負擔的模式往往伴隨著間歇性的危機,即壓力癥狀出現(xiàn)時的危機。而危機往往通過更多的癥狀緩解措施來得到消除,其癥狀會暫時消退。但不那么顯而易見,往往是一種緩慢、長期的健康狀況受到損害的過程:可以是公司財務健康,或者個人身體健康,問題的癥狀會因此不斷加重。不注意健康狀況下降,不尋求解決問題的根源,時間拖得越久,就越難以挽回局面。根本解決方法無力回天的時候,癥狀緩解措施就會愈演愈烈。
如何找出杠桿效益作用點
要有效應對轉移負擔的模式,我們必須把強化根本解決方法與弱化癥狀緩解措施結合起來。組織機構的特點,常常通過其應對轉移負擔模式的能力(或無能)表現(xiàn)出來。強化根本解決方法要求一種長遠觀點和共同愿景。如果沒有通過新產(chǎn)品創(chuàng)新來實現(xiàn)成功業(yè)績的愿景,壓力就會被轉移到使用短期的解決方法上,這是無法抗拒的。經(jīng)理人沒有開發(fā)“以人為本”技能的愿景,就不會有時間和精力去開發(fā)那些技能。政府是靠民眾納稅支持的,而一國民眾對政府能夠并應該發(fā)揮什么作用,如果沒有共同愿景,就不會有財政收支平衡的長期解決方案。
弱化那些癥狀緩解措施,就需要當事者情愿說出真相,坦率面對治標方法和“看上去不錯”的解決方案。比如經(jīng)理人可能要承認,大量的廣告宣傳是可以從競爭對手中暫時奪回一些市場份額,但不會從根本上擴大市場占有率。從政者必須承認,他們提高稅收的企圖遇到阻力,是由于大家認為政府很腐敗。他們?nèi)绻挥昧钊诵欧姆绞接行У亟鉀Q腐敗問題,就不可能實現(xiàn)提高稅收的愿望,也不可能降低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