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落地有人撿,哥哥撿到把福享,
弟弟撿去壓書箱,妹妹撿去配鴛鴦。
表姐表妹撿到去,一生一世都吉祥。
家里的親友都圍上來,哄搶這些筷子,以搶到為吉祥。
按照習(xí)俗,這時候該哭嫁了。哭嫁并非只是一味地哭泣,而是哭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有對親人的辭行,對媒人的咒罵,對未來生活的擔(dān)心和希望,哭中有唱,唱中有哭。唱的曲調(diào)很多,哭的腔調(diào)也很復(fù)雜多樣,有低吟抽泣,有有聲無淚,有有淚無聲,有號啕大哭,有快哭慢哭,哭得有腔有調(diào),拖腔悠揚宛轉(zhuǎn)。
有些姑娘從十一二歲就開始學(xué)哭嫁,慢慢才能哭得悲戚,唱得動聽。像蒲青蓮這種從小爬樹下河,滿山遍野亂跑的野丫頭,自然是沒有經(jīng)過這種訓(xùn)練。何況,她此時滿心煩亂,事先臨時抱佛腳背的一點哭詞也忘得干干凈凈。
不過也不要緊,既然不是誰都會哭和能哭出水平來的,那就可以請人代哭。蒲家人對蒲青蓮肯嫁已經(jīng)是阿彌陀佛了,哪還敢煩勞她親自哭嫁,所以事先已經(jīng)請好了代哭的人。
代哭的姑娘在新娘出門時開始哭:“長大成人要別離,別離一去幾時歸,別離總有歸來日,能得歸來住幾時?”
接下來要數(shù)娘生養(yǎng)的恩情:“我的媽呀我的娘,韭菜開花九匹葉,我娘懷我十個月,十月懷胎受苦難。十月一到臨盆降,我娘分身在一旁,嘴巴咬得鐵釘斷,雙腳踩得地皮穿。醒來一看兒的身,是女非男娘傷心,娘的好處千千萬,十天半月數(shù)不完?!?/p>
唱詞很長,“十月懷胎”要從一月唱到十月,臨盆要從一更唱到五更,“養(yǎng)育之恩”要從一歲唱到十八歲。
哭時一大群人圍觀,一邊陪著流淚,一邊評頭論足,議論哭的水平如何。蒲青蓮雖不會哭嫁的詞,也一直在不住地流淚。她是真心實意地悲傷,除了為嫁給不愛的人悲傷,她也對未來的生活懷著深深的恐懼。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離開從小在一起的親人,要進(jìn)入另一個家庭,和一個陌生的男人一起生活,她不知道會是怎樣。
然而圍觀的人們哪知道她心里的苦,全都羨慕地說:這姑娘嫁得好啊,一下子掉進(jìn)福窩里!有女兒的人家,只恨自己沒那好命,妒忌著蒲家的好運。蒲家人這一天真是意氣風(fēng)發(fā),揚眉吐氣,榮耀至極。
聽了女兒的拜別,母親回唱道:“我的心兒我的心肝,你到婆家要小心,只能墻上加得土,不能雪上再加霜。婆家的人大聲講,你的話兒要輕聲。金盆打水清又清,你的脾氣要改九分。銅盆打水黃又黃,你的脾氣要改光。親生爹娘不要緊,婆婆的跟前要小心?!?/p>
哭完娘要哭爹:“我的爹呀我的爹,可惜我生就女兒身,養(yǎng)老送終不沾邊。我今是你下賤女,養(yǎng)兒的恩情哪時還?我今喝了離爹酒,我今吃了離爹飯,如今伢兒父女要分散。”
哭完爹娘哭兄弟姐妹:“哥呀妹呀兄妹呀,往日喊我喊得甜,挨到哥哥十八年,竹筍跟著竹子長,哥哥疼妹十八年。”
哭完這幾樣,新娘被扶上彩帛裝飾的轎子,代哭的人繼續(xù)哭上轎。嗩吶、鑼鼓、鞭炮齊鳴,彩旗與傘在前開道,迎親隊伍抬著嫁妝走在花轎前面,送親隊伍在花轎后簇?fù)碇?,一路吹吹打打而去?/p>
一幫小孩子跑前跑后地看熱鬧,嘴里唱著:“哥哥背上轎,嫂嫂送到八角廟。吹嗩吶,放大炮,哩哩啦啦好熱鬧。”
蒲青蓮坐在搖搖晃晃的花轎里,哭得兩眼紅腫,被鼓樂鞭炮吵得耳朵嗡嗡直響,心里迷迷糊糊的,覺得自己在一個夢里,好像這一場熱鬧和自己無關(guān)似的。聽到小孩子們的笑鬧,她悲傷地想:子謙哥哥也會在看熱鬧的人群中嗎?
此時夏子謙沒有跟在圍觀的人群中,而是爬上了高高的山頭,在那里注視著蜿蜒的迎親隊伍。那隊伍遠(yuǎn)看如一群紅紅黑黑的螞蟻,在狹窄的半邊街上擁擠著慢慢爬行,并發(fā)出一些喧嘩的聲音。那聲音遠(yuǎn)遠(yuǎn)地傳過來,在寂靜的山上回蕩,不再是熱鬧的反而顯得無比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