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瑪麗·米克爾(MaryMeeker)聯合分析師同事克里斯·迪派(ChrisDepuy),共同完成《互聯網報告》。這部大部頭著作預示了一個絢麗的新世界。他們在第一頁寫道:“在這份報告中,我們試圖描繪一個幾年之后即將成長起來的炙手可熱的新市場――基于個人電腦的通信以及互聯網的發(fā)展?!彼麄冋J為,“互聯網相關產品和服務市場看起來正在成長”,而且是以比印刷、電話、電影、收音機、錄音音樂、電視這些早期媒體創(chuàng)業(yè)時快得多的速度成長。由于有大約1.5億個人電腦用戶這一不斷倍增的基礎,他們預測電子郵件“將會無處不在”,互聯網將作為公司的“一個信息發(fā)布工具”而被使用,從而削減成本并孕育新的競爭對手――“下一個微軟、思科、甲骨文、康柏……”
這份報告像病毒一樣開始傳播。媒體公開報道,各種公司從摩根斯坦利網站下載了不下10萬份副本,哈珀·科林斯(HarperCollins)出版集團出版了這本書。不久之后,米克收到一封感謝她的電子郵件,郵件的主人居住在新西蘭三燈塔路。“他通過撥號上網從遙遠的地方與我聯絡,”她回憶道,“這就是互聯網的威力。那的確是個不可思議的時刻,因為這體現了報告論及的內容?!敝摹栋蛡悺罚˙arron’s)財經雜志授予米克“互聯網女王”的稱號。無線通信取得爆炸式發(fā)展,隨著電話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競相購買能夠加速數字革命進程的頻譜空間,美國人當年在無線服務方面的花費就高達220億美元。
也是在那一年,內森·梅爾沃德給比爾·蓋茨寫了份備忘錄,其中他把漸進式變革(像光盤驅動器或電腦那樣以每年翻兩倍的速度增長)和“革命性的”海量變革之間的顯著差異進行了對比。內森預測,電腦將與網絡連接,為電子商務、信息服務以及有需求的視頻開放市場,將會有一種“從買賣產品到買賣服務的轉變”,允許下載服務而不是成套出售,這為像微軟這樣的軟件公司能從每筆交易中收取費用開辟了可能性,而且新的多媒體平臺允許傳送高質量的音頻和視頻文件。他還預測,隨著我們“進入一個智能操作系統(tǒng)”,將會出現一個急劇的變化,智能服務中介或導航器將使消費者在電腦或網絡上可以自由地查找他們想找的任何地點。
正是在斯坦福這樣的地方,在特里·維諾格拉德授課的班級里,這些系統(tǒng)才可能被設計出來。為了讓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的學生從理論的高地俯下身來,在“事物怎樣運轉和理解用戶”的意義上打好基礎,維諾格拉德指派他們閱讀唐納德·諾曼(DonaldA.Norman)的《設計心理學》(TheDesignofEverydayThings)一書。該書的主要論點是:那些物品的設計者――從視頻錄像機到計算機再到塑料密封包裝袋――通常都不是從有利于消費者的觀點出發(fā)的,因此他們把產品搞得特別復雜,讓人糊涂。他寫道:“這就是技術的悖論:更多的功能通常以更多的復雜性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