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原因是,以色列人了解依賴石油的代價。無論是從財政和環(huán)境方面考慮,還是從安全方面考慮,對石油的依賴讓他們把大量的資金都注入那些不太容易打交道的政權的金庫中。第三,以色列人天生就愛走在前面―最近的數字顯示,他們是全世界上網時間最長的人,手機的持有率為125%,也就是說許多人擁有不止一部手機。
同樣重要的還有,夏嘉曦知道,在以色列能夠找到需要的資源,出色地應對構建“智能電網”時面臨的軟件方面的挑戰(zhàn)。這個“智能電網”能將汽車引導到開放的充電站,即使有數以百萬計的汽車同時充電,也不會使系統超負荷。以色列是世界上工程師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同時人均研發(fā)開支在世界上也居于首位;在這個國家進行這種嘗試,再合適不過了。實際上,夏嘉曦想走得更遠。想想吧,如果英特爾可以在以色列大量生產精密芯片,為什么雷諾 尼桑就不能在這里生產汽車呢?戈恩的反應是,只有當他們每年能生產至少5萬輛電動力汽車時,真正的效應才會顯現出來。佩雷斯對此絲毫不覺得驚訝,他承諾以色列每年可以生產10萬輛電動力汽車。戈恩表示贊同,只希望佩雷斯能兌現他的承諾。
當佩雷斯和夏嘉曦去會見當時的以色列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時,曾保證說這項計劃能使以色列成為第一個擺脫石油束縛的國家??偫懋敃r有兩個條件:第一,夏嘉曦必須和五大汽車制造商之一簽約,并且要籌集2億美元的資金,用于開發(fā)“智能電網”,將現有的50萬個停車場改造成充電站,建設電池交換站。現在,夏嘉曦已經取得了汽車制造商的信任,接下來該完成奧爾默特的第二個條件了:資金。
實際上,夏嘉曦一直被三個有條件的承諾困擾著。他需要一個國家、一家汽車公司以及資金,但是獲得其中任何一項都需要先擁有其他兩項條件。當然,夏嘉曦也知道很多人都認為他的想法不切實際,最終會是一場空。當初他決定離開SAP,創(chuàng)建Better Place的時候,整個科技界都為之震驚。(夏嘉曦和SAP的領導進行了四次談話,才使他們最終相信他打算辭職的想法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