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花錢的孩子
當然,凱恩斯也是有論敵的,接下來,我們來認識凱恩斯的第一個論敵:供給學派的阿瑟?拉弗。
有孩子的家長肯定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為孩子選合適的禮物是家長最頭疼的事之一,他們一方面擔心自己買的禮物孩子不喜歡,另一方面如果把錢給孩子,他們又擔心孩子會白白地花冤枉錢。專家們提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干脆就把買禮物的錢給孩子,大人們只要在后面跟著孩子就行了,令人吃驚的是,孩子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胡亂花錢,家長們也非常滿意孩子們買的禮物。
事實上,這其中的關系就好像我們的政府和民眾。為了讓經(jīng)濟盡快復蘇,政府往往選擇直接增加支出,這樣的做法就如同那些不相信孩子的父母,他們非要直接買禮物給孩子。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選擇減免稅收的做法,這就如同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有些經(jīng)濟學家認為,從各國的實踐來看,政府的表現(xiàn)有時未必好,因此減免稅收比政府直接投資的效果要好。
1998年,日本政府完成了當時世界上最長懸索橋的建設,6 500米的跨度把淡路島和神戶市連接在一起,美國人這樣形容日本人的浩大工程:“這可能是自從古埃及法老之后規(guī)模最大的公共工程了。日本已經(jīng)花費了大約1.4萬億美元來修筑建設一條回到經(jīng)濟健康的路。”然而,這項耗費73 億美元的工程,每天大約承載的交通量卻非常小,平均一天只有4 000輛汽車通過。
事實上,當政府決定建造這座大橋時,將消耗大量的鋼鐵、器材以及工程師的勞動,這樣這筆錢必須從市場中的某個地方挪出來,這樣的工程必然會帶來巨大的浪費。事實的確如此,擴張性財政政策并沒有推動日本經(jīng)濟完全恢復。那么,經(jīng)濟學家們是如何從正面回答減稅和政府支出的關系的呢?
1974年,在華盛頓的兩大洲餐廳,來自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經(jīng)濟學家阿瑟?拉弗正在與一群記者以及政府官員共進晚餐,他受邀來解釋相當新奇的稅收理論。在談論的過程中,他在餐巾紙上第一次做出了這條曲線,乍一看,這條曲線好像是麥當勞標志中的拱形轉(zhuǎn)了個方向。
這條漫不經(jīng)心的曲線就是后來著名的拉弗曲線。拉弗曲線所說的是,政府的收入不可能隨著稅率的提高而無限增加,在稅率為零的時候,政府沒有收入,稅率不斷上升時,政府收入也相應上升,但與稅率不成比例,這是因為當稅率進一步上升的時候,人們避稅的動機就被調(diào)動起來了,人們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用在非稅收活動上,這將使休閑代替工作,消費代替投資,最終將會影響政府的稅收總額,這就是拉弗的論點。
供給學派便是在拉弗曲線的啟發(fā)下形成的,他們的核心思想是:減稅會增加總供給。比方說,減稅可以增加企業(yè)和民眾的收入,這就好比國家把錢交給孩子們,聰明的人們受到這些激勵就會積極地擴大再生產(chǎn),從而刺激消費。那么這樣的減稅就會增加經(jīng)濟中勞動和資本的總供給,從而增加社會的產(chǎn)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