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遼東三部

縱橫十六國 作者:陳羨


遼東是鮮卑人崛起的地方,也是歷來鮮卑勢力最為強盛的地區(qū)。到了三國時期,遼東已經(jīng)形成了以三大家族為中心的三部(注意這里所說的遼東三部和前文提到的鮮卑三部并非一個概念),他們按地理位置自東向西分別是:宇文鮮卑、慕容鮮卑和段氏鮮卑。正如當時中國的三足鼎立之勢一樣,遼東鮮卑的形勢也是三國相爭,互不相讓。

慕容鮮卑位于遼東鮮卑的中部。曹魏初年,慕容家族的首領(lǐng)莫護跋率領(lǐng)其部內(nèi)遷到遼西一帶,司馬懿討伐公孫淵,莫護跋作戰(zhàn)有功,被封為率義王,在遼西的昌黎大棘城北(今遼寧義縣西北)建國。當?shù)厝顺4饕环N叫做步搖冠的帽子,莫護跋看到覺得很漂亮,就把自己的頭發(fā)束起來,也戴起了這種帽子。他們部落里的人看到莫護跋,都叫他步搖,由于口音不純正,這個稱呼傳來傳去,就被傳成了慕容。莫護跋倒也不介意,索性就把慕容作為了自己的姓氏。

莫護跋的孫子慕容涉歸的時候,因為征討立了功,被晉武帝封為鮮卑大單于,慕容部又遷到了遼東郡的北部,這才開始受到漢文化的影響。

慕容涉歸死后,他的弟弟慕容耐乘機奪取了本該屬于涉歸之子慕容廆的單于之位,并且派人謀殺慕容廆。慕容廆亡命到遼東的漢人家中,才算逃脫了滅頂之災(zāi)。不久,慕容耐被手下人所殺,慕容廆被迎接回來成為慕容部的首領(lǐng)。

慕容廆年少時就是個引人注目的人物,曾經(jīng)被人譽為“命世之器,匡難濟時”之才。他上臺之后也的確有成就一番大事業(yè)的打算,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討伐宇文鮮卑。

宇文鮮卑出自慕容鮮卑東北的遼東塞外,所處的地方比慕容鮮卑更為偏僻。盡管號稱東胡鮮卑部,但其語言卻與鮮卑語頗為不同,倒與匈奴人相近,據(jù)說是南匈奴單于的遠親。宇文部和慕容部歷來不和,所以慕容廆一上來就要出兵攻打宇文部。然而當時慕容部的實力還比較弱,慕容廆特地上書晉武帝,請求支持。晉武帝不希望遼東出亂子,沒有準許他的請求。慕容廆大怒,領(lǐng)兵闖入遼西的漢人聚居地搶掠。晉武帝集中了全幽州的兵力討伐慕容廆,慕容廆難以抵擋,大敗而歸,這才在晉朝面前老實了一點。(可惜這樣的“老實”僅限于晉武帝在位之時,和劉淵他們一樣,慕容廆也是伺機而變。)

之后慕容廆又把擴張的目光轉(zhuǎn)向東北面的夫余國,夫余國的國王在慕容部的鐵騎之下被迫自殺,夫余國一度亡國。慕容廆收編了夫余國的力量,大大增強了自身的實力。

慕容部處于宇文和段氏兩大部族之間,這兩部的實力都比慕容部要強。慕容廆一方面向晉武帝請降,取得了晉朝授予的官職,一方面暫時用金錢來對付兩部的連年進攻,慕容廆還娶了段國單于的女兒為妻,從此與段氏鮮卑也結(jié)下了難解之緣。

慕容廆移居大棘城,在那里教部落里的人種田,又訂立起與漢人相似的法令法規(guī),改變鮮卑人作為游牧民族的習俗。慕容廆在平靜中等待了十多年,歷史終于給他創(chuàng)造了機會。

晉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宇文鮮卑的首領(lǐng)宇文莫圭統(tǒng)一了塞外的東胡各部,自稱單于,成為塞外最強大的一支力量,于是準備入侵緊挨著他的慕容部。宇文莫圭派其弟宇文屈云進攻慕容部邊境各城,打算一口吃掉慕容部。慕容廆對自己的對手十分了解,親自領(lǐng)兵進攻宇文屈云的別部首領(lǐng)素延,首戰(zhàn)便擊敗了對手。

這個素延原本看不起慕容廆,這次吃了敗仗當然又氣又惱,很快集結(jié)了十萬人的軍隊大舉進攻慕容部,把慕容廆包圍在大棘城中,慕容廆的手下人都很害怕,感覺要亡國了。慕容廆卻一點也不在意,反而對他們說:“素延的兵雖然多,但卻毫無章法可言,已經(jīng)在我的算計之中了。諸位只管拼力一戰(zhàn),沒什么好愁的!”

一句話看似輕巧,卻言中了宇文氏的軍隊外強中干的弱點。慕容部的軍隊自上而下士氣大振,慕容廆看準時機,披上盔甲,率領(lǐng)人馬出城迎敵。城外素延的軍隊雖多,卻從沒見過如此精銳的對手,當即亂作一團,潰敗得一塌糊涂。慕容部的軍隊一直追出了上百里,俘獲和斬首的士兵數(shù)以萬計。宇文屈云的軍隊不得不退回塞外,遠遠的避開慕容廆的風頭。慕容廆一戰(zhàn)成名,附近的一些名士紛紛投到他的麾下。

由于來自中原政權(quán)的控制力削弱,公元四世紀初期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尤其是新興部族一直處于動蕩、兼并和壯大中。宇文部和慕容部,一個在塞外,一個在塞內(nèi),都在有意識地擴張各自的勢力和地盤,但采取的方式卻不盡相同。慕容廆征服一個部落或者勢力,往往講究消化和吸收,用幾年的時間整編他們的軍隊,融合他們的人民,對于不同的文化也是如此。而宇文部采取的大致還是老式游牧民族的征服方法,剛剛征服了的軍隊又被投入到新的征服戰(zhàn)爭中去,這樣的軍隊往往是魚龍混雜,是一群烏合之眾,難以長期保持強大的戰(zhàn)斗力,打得順了,人多當然是個優(yōu)勢,打得不順,反而自亂陣腳。兩種方式的征服,在這場戰(zhàn)爭中決出了勝負。

不難看出,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慕容部的方式更接近于中原勢力傳統(tǒng)的征服方式。雖然有些不太確切,但我還是認為這兩種征服正像是幾千年來中國歷史上所更替出現(xiàn)的兩種征服方式——農(nóng)耕民族的征服方式和游牧民族的征服方式的一種微縮版本。一場戰(zhàn)爭的勝負或許只是偶然,但如若我們把眼界放寬,從歷史文化的長遠發(fā)展來看,也許就能覺察到這種偶然中所蘊涵的必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