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漢人的蔣干無計可施,派人向駐守在壽春的東晉將領謝尚求救,謝尚派大將戴施以傳國玉璽為條件,與蔣干聯(lián)合抗燕。
這支由漢人組成的聯(lián)軍完全不是鮮卑騎兵的對手,慕容評攻入鄴城,冉閔的皇后、太子等人都被生擒,戴施和蔣干在亂軍中逃回漢人的國度東晉。東晉對失敗并不在乎,但對戴施帶回來的傳國玉璽很是興奮,還特意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儀式迎接玉璽傳抵建康。
表面平安無事的東晉其內部卻是矛盾重重?;笢販绲舫蓾h之后,不出劉惔當初的預言,他在東晉朝中聲望日高,晉穆帝有晉元帝和王敦的前車之鑒,對桓溫深懷忌憚。后趙國內紛爭時,桓溫幾次上書要求北伐,晉穆帝卻故意提拔在朝中與桓溫齊名的大臣殷浩,讓他準備北伐,對桓溫則置之不理?;笢孛靼壮⒌囊馑迹麑σ蠛频哪芰κ智宄?,所以也不著急,坐等著看殷浩的笑話。
這個殷浩的確只是個不懂打仗的文人,他一上來就擢升荀羨等人作為自己的羽翼,與謝尚一同主持北伐工作。他看似與人無爭,卻對駐扎在歷陽的羌族人姚襄又恨又怕。
姚弋仲爭關中沒爭過苻洪,留在關東又沒能保住后趙政權,于后趙滅亡的第二年郁郁而終。臨終前他告誡以姚襄為首的兒子們說:“當年晉室大亂,石氏待我們羌人不薄,所以我本想鞍前馬上為之拼盡全力。但現(xiàn)在石氏已滅,中原無主,自古以來并沒有戎狄能做天子,那些自稱皇帝的胡人們,我看早晚都得倒臺。我死以后,你們就歸順晉國,做安分的臣子,不要再做不義之事!”(姚弋仲這番遺言還是頗有見地的,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羌氐等西部民族的漢化程度要比鮮卑來得高,姚弋仲的正統(tǒng)觀念是非常強的。盡管晉室南遷,但很多人依然從心底認同它的正統(tǒng)地位。留在中原打拼的各部族或為了報恩,或為了報德,總是權宜之計。就好比大家心目中都有個共同的理想老板,但理想一時無法實現(xiàn),所以有些人就只得先找一個對自己好的老板打工,一有機會,就會考慮跳槽。當然,如果是牛到能自己做老板的人,當然就不在討論之列了。)
姚弋仲死后,姚襄在關東攻克了數(shù)座城池,接著帶領羌人向西進到滎陽,說到底還是對關中不死心。這時的苻健已經占據(jù)關中,建立了前秦。姚襄被秦軍阻住了去路,戰(zhàn)斗失利,軍隊損失大半。姚襄自己的馬也中了流矢,險些被秦軍捉住,幸虧弟弟姚萇將自己的馬給了姚襄,又碰上救兵來援,兩兄弟才逃了出來。
損兵折將的姚襄無可奈何,只好遵循父親的遺訓,率眾投降東晉。姚襄博學善談,在江東士大夫們面前很受歡迎,成為謝尚的得力助手。
不久,姚襄與謝尚進攻許昌,又被苻氏的軍隊打得大敗。危急時,姚襄丟掉輜重,把謝尚護送出險境。謝尚感激姚襄的救護,把后事全部托付給姚襄。姚襄在歷陽駐軍后,在淮河兩岸廣興屯田,訓練將士,積蓄力量,軍力逐漸強盛。
殷浩忌憚姚襄的威名,就使“陰招”,他囚禁了姚襄派往東晉作為人質的幾個弟弟,而且一再指使刺客刺殺姚襄。誰知這些刺客倒很敬重姚襄,反而都把實情向姚襄和盤托出。
殷浩暗殺不成,改用“強攻”。他派安北將軍魏憬襲擊姚襄,結果魏憬反被姚襄斬殺,他的部眾也被姚襄兼并。殷浩又派龍驤將軍劉啟駐守譙城(今安徽亳州),把姚襄改派到梁國蠡臺(今安徽睢陽)。殷浩一心要除掉姚襄,再度派謝萬出擊,又為姚襄所敗。
殷浩對姚襄的算計屢試不成,卻依舊迷信暗殺的作用,他又收買前秦的大臣謀殺苻健。也是湊巧,恰好苻健誅殺在內作亂的大臣,駐守洛陽的前秦將領出奔。殷浩以為苻健已死,便于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率軍從壽春北伐,要命的是這回他居然讓姚襄擔任前鋒。(殷浩難道以為姚襄得了他的軍隊,壯大了勢力,還會感激他,為他賣命么?真想不通這樣的人也能在東晉朝中成為一把手的人物。)
姚襄正愁沒機會報仇,他率部先行,在山桑(今安徽蒙城一帶)回兵邀擊殷浩,殷浩措手不及,“出師未捷身先敗”,死傷人馬一萬多,糧草武器全成了姚襄的戰(zhàn)利品。
殷浩的失敗當在桓溫的意料之內,他不失時機地又上一道奏章,要求把殷浩撤職查辦。晉穆帝再不理睬已說不過去,只好把殷浩撤了職,同意改由桓溫領兵北伐。
但事隔幾年,北伐的最佳良機已經失去,躊躇滿志的桓溫所面臨的北方局勢的確不好收拾。收降了原后趙關東大部分地區(qū)的慕容俊和征服了關中各個軍閥割據(jù)勢力的苻健先后在晉穆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稱帝。一向奉東晉為皇室正統(tǒng)的前燕露出了它的真面目,當東晉使者再度出使前燕時,得到的答復是:“回去告訴你們的天子,我為中原士民所推,已經在這里稱帝了。”
中華大地重又歸復三國鼎立的局面,與從前不同的是,這一次的三個國家倒了個個兒,北方兩強對立,南方一弱獨存。三國之中,鮮卑人建立的前燕實力最強,當年慕容廆老英雄在遼東塞外縱馬射獵的時候,恐怕不會想到自己的子孫也有問鼎中原,龍旌帝服的一天吧。
慕容鮮卑的故事遠未結束,但十六國時代的主角卻正在悄悄地轉移。在接下來的秦燕爭雄中成長起來的一代英杰,將使之前的眾多風云人物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