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支持抗日同盟軍(7)

梅花上將張自忠傳奇 作者:李萱華


張自忠得到這個消息,便親自給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打了一個電話,說明吳應瑗是他的表侄,并不是什么“赤匪”,只不過由于年青人熱情,思想活躍,也許有些過激之舉,但絕不是共黨分子。希望能夠從寬釋放。何應欽自然要賣張自忠一個人情,于是便下令將吳予以釋放。

在廬山軍官訓練團學習期間,發(fā)生了對張自忠來說非常不幸的事,那便是他的次子廉靜的病逝。廉靜于1933年冬患傷寒,找中醫(yī)診治未見好轉(zhuǎn)。張自忠赴廬山訓練,張自明見侄兒久病不愈,便將他接回山東老家,希望家鄉(xiāng)清新的空氣能讓侄兒康復。張自忠廬山得知兒子病重,讓自明趕緊把廉靜送協(xié)和醫(yī)院治療。但此時為時已晚,廉靜已被送去山東臨清老家。

在唐園,由于醫(yī)療條件差,廉靜病情越來越重,終于不久夭歿。是時年尚不足18歲。

廉靜的死,使全家人十分悲痛,李夫人更是痛不欲生。

張自忠十分喜歡廉靜。他認為長子廉珍,忠厚老誠,但是卻干不出大事業(yè)。廉靜長得英俊威武,一表人才,性格倔強,堅毅勇敢,為人處事很像自己,將來定有出息,可以干出一番大事業(yè)來。卻誰知竟然早逝。

張自忠在廬山就已知道兒子的死訊,從廬山回來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一度陷在失去愛子的沉痛之中。

1934年,二十九軍進駐平津后,高級將領紛紛在北平購置房產(chǎn)。張自忠也在椅子胡同買得一處房產(chǎn),舊主是北洋時期曾任總統(tǒng)侍衛(wèi)長的徐邦杰。

新房院落很大,房屋有百多間,還有花園亭臺,占地10幾畝,但因徐家已經(jīng)敗落,房屋年久失修,所以大都要重新修繕。整個修繕工作由張自明操持,歷時數(shù)月方完工。1935年初遷入新居,由于政局相對穩(wěn)定,張自明一家從臨清遷來;兒子廉珍一家由鄭州遷來,與張自忠夫婦一起生活。家中頓時熱鬧興盛起來。還請了廚師、司機、鍋爐工和看門人,以及每個小孩一個保母,上上下下四五十口人。

張自忠自費購了一輛舊的雪佛蘭轎車,他在擔任察哈爾省省主席及天津市市長,公家配有1輛綠色轎車。那是公事用公車。私事和家人外出,一律用自己的舊車。

李夫人沒有念過書,卻通情達理,待人寬厚,十分賢淑。對子女和侄女一視同仁。家中具體事務都由七弟張自明處理。即或遇有不當處,也不計較。她很重視傳統(tǒng)道德觀念,家中長幼有序,規(guī)矩頗嚴。女孩子沒有大人帶領,是不準單獨外出的。

張自忠因為軍政事務很忙,對家中大小事務不大過問。雖然比較嚴肅,但卻很喜歡孩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