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我們得知,由人民銀行金融管理處正處級副處長尉文淵替代王定甫擔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籌備負責人?,F(xiàn)在想來,這應該是三人小組在年內開業(yè)的壓力下,被迫作出的臨陣換將的決定。
有媒體把尉文淵、管金生和我稱為上海證券市場“三大猛人”。我算不算“猛人”,不敢自夸,但是就我看來,尉文淵是真的“猛”!我目睹了尉文淵負責籌建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全過程,而我和他真正認識,也是從那時開始的。
我和尉文淵(左一)等人在瑞士銀行訪問
之前,我和尉文淵在金管處見過幾回面,他個子高高,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我知道他從國家審計署調到人行,正處級副處長,上海財大畢業(yè),也算是龔浩成行長的門下弟子。
尉文淵接手上海證券交易所籌備工作時,距年底只剩半年時間,可以說時間已經(jīng)相當緊迫,但他還是立下軍令狀,保證上海證券交易所年內開業(yè)。當時,連我們都替他捏把汗——即使搬個家,新房子裝修還得花上幾個月的時間,而這可是一個證券交易所,是舉世矚目的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不過,尉文淵一上任就顛覆了大家的認識,沒多長時間,各項籌備工作全部上了軌道。尉文淵的行事風格與王定甫完全不同——王先想后干,想不明白寧愿不干;尉是說干就干,想到哪兒,干到哪兒。尉文淵把整個交易所的籌備工作分成選址裝修、規(guī)則起草、紅馬甲培訓、組織上市公司和籌建電腦通訊系統(tǒng)幾大塊,每項工作都有專人負責,把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分成了簡單明了的若干塊,整個籌備工作顯得有條不紊。尉文淵把我和管金生、湯仁榮等召集在一起,請大家?guī)兔?,每家都承擔一些籌備任務,如起草規(guī)章制度和人員培訓等等。根據(jù)尉文淵的要求,我們幾家證券公司還直接派人參與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建,這些人有些后來就留在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交易所各部門的負責人,如申銀證券發(fā)行部的負責人強紀英、萬國證券的王強等。
尉文淵悟性極強,在接手這項工作之前,我認為他對證券市場了解得并不多。但很快,他就掌握了很多證券方面的知識,商量問題變得非常有主見。記得有一次,我們商量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模式,我極力主張學習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保留一部分場內報價、手工促合成交系統(tǒng),以保持證券交易大廳的熱烈氣氛,增加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可看性。但尉文淵不同意,主張全部用電腦配對成交,此后看來,還真虧得沒搞手工促合成交。我國投資者大部分是散戶,每筆報價都不大,即使部分靠手工成交,也不是交易廳能承受得了的。
那段時間,尉文淵經(jīng)常召集我們開會,我記得有一次去晚了,尉文淵、湯仁榮、管金生等幾個討論買電腦設備的事。尉文淵希望我們幾家聯(lián)手購買電腦設備,以便向電腦經(jīng)銷商砍價。交易所看中一套200萬元左右的設備,但湯仁榮他們認為那套設備太好了,證券公司現(xiàn)在還用不上。我進去時,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尉文淵問我,申銀證券在電腦設備方面有什么打算?我順口就答,你們交易所買什么設備,我們就買什么設備,和交易所保持一致。尉文淵一聽就對湯仁榮、管金生說,“人家申銀都買了,你們還猶豫什么?”當時,我們上海三家證券公司的老總盡管經(jīng)常坐在一起客客氣氣商量事情,但實際上彼此之間的競爭呈白熱化趨勢。湯仁榮和管金生當然不愿看到申銀的“武器”比他們先進,幾家由此達成共識,由交易所出面,購買四套電腦系統(tǒng)。這也是中國證券業(yè)早期電腦化最大的一筆投資,今天,說來可能會有人不信,一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最初的電腦系統(tǒng)也只花了不到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