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jié) 正面思維――方法永遠比問題多

銷售新人10大軍規(guī) 作者:龍平


工作中要找方法有一個年輕的伐木工人第1天砍了10棵樹, 他的斧頭銳利,而且身強力壯、精神奕奕。

第2天,他一樣努力地工作,事實上,他覺得比第1天工作更努力,但是只砍了8棵樹。明天,他要早一點開始,所以他提早上床睡覺,到了第3天,他盡全力工作,但是只砍了7棵樹。

又過了1天,數(shù)目減少為5棵樹。

到了第5天,他只能砍倒3棵樹,而且在黃昏之前就覺得筋疲力盡。

隔天早上,他正在費力砍樹的時候,一個老人經(jīng)過,問他:“你為什么不停下來磨一磨斧頭呢 ”

他回答:“沒時間,我正忙著砍樹呢!”

在從事銷售工作的道路上,銷售員不僅要知道勤奮和努力,還要尋找方法,把動腦和勤奮結合起來,要知道怎樣努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轉念一想

一輛大卡車卡在天橋下,這輛卡車太高了,所以看不清楚路況。警察把城中最優(yōu)秀、最聰明和身價最高的工程師都找來,集思廣益看應該怎么處理。這些工程師帶來了電腦和滑尺,正討論著這個議題。他們想破頭想了好幾個鐘頭,就是想不出如何能在不破壞上面的高速公路的條件下移動卡車。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太復雜了。

后來,有一個小男孩,大約七歲左右,走向這群男士,他扯了扯其中一人的褲管:“對不起,先生”小男孩以尊敬的口吻說,“你們?yōu)楹尾话演喬サ臍夥诺?nbsp;”一句童語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在此,通過這個小孩子的聰明說明一個道理,即成功的銷售員和普通的銷售員有時候也就只差這么一點點小智慧,或者說是只差那么一點點的“轉念一想”。

銷售員的工作,其實就是通過不同的手段,達到解決問題、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選擇好的方法至關重要。因為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就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少的資源達到目標。這樣不僅能節(jié)省時間,更能在與別人的競爭中占盡先機,處于領先地位。

正確的方法對于銷售工作很重要。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高效能的銷售員,成為一個能夠卓有成效地解決問題的銷售員,我們就必須學習,真正學習到一些有用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做到我們想要做的。

為實現(xiàn)最終目標而尋找方法

諾貝爾獎每項100萬美元的獎金的確值得大家關注,諾貝爾基金會每年發(fā)布5個獎項,因而每年必須支付高達500萬美元的高額獎金。你肯定禁不住要問,諾貝爾基金會的基金到底有多少才能夠承擔起每年的巨額支出?事實上,諾貝爾基金會之所以能夠順利支付高額獎金,除了諾貝爾本人捐獻的一筆龐大的基金外,更應歸功于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有方。

諾貝爾基金會于1896年由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建立。由于該基金成立的目的是用于支付獎金,所以基金的管理不容許出現(xiàn)任何差錯。因此,基金會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確規(guī)定了基金的投資范圍,這筆資金被限制在安全且有固定收益的投資上,如銀行存款與公債,不允許用于有風險的投資,尤其不允許投資股票或房地產(chǎn),因為那樣會使基金處于價格漲跌的高風險之中。

這種保本重于報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資原則,的確是穩(wěn)健的做法,避免了基金損失的風險。但犧牲報酬率的結果是,隨著每年獎金的發(fā)放與基金會運作的開銷,歷經(jīng)50多年后,低報酬率使得諾貝爾基金的資產(chǎn)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chǎn)只剩下300多萬美元了。

眼見資產(chǎn)將消耗殆盡,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及時覺醒,他們馬上尋找咨詢顧問以應對所面臨的不利局面。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在商業(yè)界已經(jīng)聲名鵲起的麥肯錫咨詢公司。面對這樣一個問題,麥肯錫人迅速地組成了一個團隊,并且投入到工作之中。在做了充分的研究工作之后,這個團隊意識到提高投資報酬率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并在當年就把這一建議謹慎地交給了諾貝爾基金會。于是諾貝爾基金會在這一建議的指導下,在1953年作出了突破性的改革――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將原先只準存放在銀行和買公券的資金轉向投資股票和房地產(chǎn)。新的理財觀一舉扭轉了整個諾貝爾基金的命運,其后的幾年,巨額獎金照發(fā),基金會照常運轉。到了1993年,基金會不但挽回了過去的虧損,基金總資產(chǎn)也增長到了27億多美元。

諾貝爾基金會的成長離不開麥肯錫,而麥肯錫的迅速成功又得益于公司總結出的高效工作方法。

其實,對麥肯錫來說,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麥肯錫本人基本上每天都沉浸在大大小小的商業(yè)問題之中。但也正是如此,使得麥肯錫的經(jīng)驗以及實踐能力不斷加強,反過來又增加了麥肯錫的實力。

每一件事、每一項工作都會有其特定的最好結果,這個最好結果就是我們做這件事、這項工作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目標。在開始做事之前,只要明確地記住最終目標,就能肯定,不管哪一天干哪一件事都不會違背你為之確定的最重要的標準,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會為這個最終目標作出有意義的貢獻。

作為銷售員,如果沒有目標,就不可能有切實的行動,更不可能獲得實際的結果。高效能人士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他們往往在做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的,清楚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哪些事是必需的,哪些事往往看起來必不可少,其實是無足輕重的。他們總是在一開始時就懷有最終目標,因而總是能事半功倍,能卓越而高效。

一開始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意味著從一開始你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從一開始你就知道自己現(xiàn)在在哪里。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至少可以肯定,你邁出的每一步都是方向正確的。那種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是背道而馳的情況是非常令人沮喪的。這是許多效率低下、不懂得卓越工作方法的銷售員最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他們往往半途而廢,因為其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無用的事情上。

一開始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能幫助銷售員很快地確定事情的重要性,它是讓銷售員永遠走在做正確事的大道上的重要保障。這個“最終目標”會時刻提醒銷售員,這件事雖然緊急,卻并不重要;那件事雖然看起來還可以拖延,但它卻有助于我們向目標更快地邁進。

有一個被廣泛傳播的事例。我們走進一片叢林,開始清除矮灌木。當我們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清除完這一片灌木林,直起腰來,準備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項艱苦工作后的樂趣時,卻猛然發(fā)現(xiàn)要清除的不是這塊叢林,旁邊的那片叢林才是需要我們?nèi)デ宄膮擦?!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就如同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常常只是埋頭砍伐矮灌木,甚至沒有意識到要砍的并非是那片叢林。

作為銷售員,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且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工作方法,并養(yǎng)成一種理性的判斷規(guī)則和工作習慣,就會呈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眼界,最后定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喜悅和收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