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套貨騙貨
上面三種是經銷商利用廠家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實現(xiàn)投機取巧謀利的陰招,一般來講這屬于商業(yè)道德范圍,當然有不少廠家或品牌把經銷商違背雙方的合作約定,比如把虛報費用等行為列入違背合同,這就達到了違反法律的高度。
商場像黑夜,很多時候由于廠家的人員變動,或者商家的過度狡詐,要多兇險就有多兇險。而且部分經銷商在確定進行轉型或者轉行之后,采取的一些“高智商”的套貨騙貨手段簡直讓高明的廠家也防不勝防。
利用銀行票據(jù),經過層層設計和偽裝進行商業(yè)詐騙是經銷商“高手”們套貨、騙貨最常用的手段,因為銀行票據(jù)種類繁多,而且辨明真?zhèn)蔚倪^程相當繁瑣和漫長,稍有疏忽就會造成廠家貨物的嚴重流失或損失!而一旦一家經銷商出現(xiàn)“狀況”,其余的經銷商就會在廠家結算環(huán)節(jié)上遭受更大的“緊箍咒”制約??梢哉f“一粒老鼠屎壞了整鍋湯!”
總之,套貨、騙貨從嚴格意義來講已經構成了犯罪,然而針對這種行為進行訴訟卻未必能夠奏效,主要的原因是取證時間較長,經銷商提前進行了資產轉移,而且由于兩地取證非常不方便,即使判下來也存在執(zhí)行難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讓廠家非常頭疼。由于跟廠家之間多年的交情和銷量的誘惑,很多時候又讓廠家對于要貨的請求難以拒絕!雖然廠家設置了重重的把關、擔保環(huán)節(jié),但是仍然不足以完全杜絕個別經銷商精心策劃的套貨、騙貨行為。
當然,對于謀求長遠發(fā)展的經銷商而言,仍希望堅持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不以觸犯法律的底線來獲取不義之財,而且隨著各項法律的逐步完善,甚至廠家為了殺一儆百,以“殺雞給猴看”的心態(tài)來處置一些不當行為。因此,經銷商老老實實追求守法、合理經營的利潤才是根本之道。
案例
經銷商偽造票據(jù)騙貨800萬元
某知名彩電品牌在2003年遇到了價值800萬元的詐騙:
一位與這家彩電公司有著6年以上良好合作經驗的某地經銷商,寄到廠家8張銀行承兌匯票,每一張上是100萬元,經過公司財務人員驗票,未發(fā)現(xiàn)是假票。由于時間倉促,沒來得及讓銀行幫助驗票,從而直接把價值800萬元的彩電發(fā)給了這位信譽比較好的經銷商。
經銷商拿到貨之后開始低價拋售,由于彩電品牌的影響力,在極短的時間內被銷售一空,可惜的是,這個時候經銷商的異常舉動并未引起廠家的警覺和關注。
到了當初廠家收到的800萬元承兌匯票的到期之日,銀行才告知是偽造的假票據(jù)。這個時候廠家才如夢初醒,急忙調集人員對開具800萬元假票據(jù)的銀行進行調查和取證,并且向當?shù)氐墓矙C關報案。但是銀行告知當初的票據(jù)只開出了每張1萬元,合計8萬元,而且原始憑證已經遺失,已經死無對證。最終此案不了了之,廠家由于缺少了財務上的嚴格把關,而給自己的公司造成了800萬元的損失!教訓可謂慘痛。
5.造假、售假牟利
大部分經銷商謀取陰利是利用廠家的政策漏洞,因為這樣的風險相對來講小得多。但是還有一部分經銷商為了得到源源不斷的“不義之財”,通過造假或者售假非法獲利。
造假、售假,由于整個產業(yè)鏈較長,因此在快消品行業(yè)中比較常見,畢竟還牽涉到一個配套資源豐富的產業(yè)基礎,所以食品或者洗化類的產品,如果靠近了有一定產業(yè)基礎的地方,經銷商更容易鋌而走險,集中人員和財力進行造假,并且通過產業(yè)鏈整合形成制假、售假一條龍服務!
而對于售假則不同,在中國的很多行業(yè)當中都存在著這樣的經銷商,當然也是相對比較少的,走品牌化經營的經銷商大部分深知,在逐步完善的市場中,違法經營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一旦被查處,一輩子都沒有翻身的機會,而對于有志于建立長久基業(yè)的經銷商來講,顯然這是一條應該及時回頭的不歸路!
多行不義必自斃。經銷商利用廠家政策或者制度上的漏洞來謀取陰利,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很難杜絕,但是由于采取的手法不同,逾越的法規(guī)或者道德底線不同,最終所招致的后果也有天壤之別。從現(xiàn)實中來看,經銷商已經成為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比較好的啟動方式,因此,賺取陽光下的合法利潤最重要。耍小聰明賺小錢,占小便宜,雖然能夠一時得逞,但是東窗事發(fā)之后,廠家對這類經銷商的管控措施也會更加嚴厲!而對于敢冒違犯法律之大不韙,對廠家財、物進行詐騙的經銷商,最終的后果可能是身敗名裂,基業(yè)不保!在今后更加漫長的時間內都不會有廠家主動與之進行合作。
因此,經銷商謀取陰利的5招,其實都是讓自己走向險途、毀滅的陰招,是成千上萬有志于成為渠道強勢品牌的經銷商所不齒的。只有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才能為自己帶來長久、持續(xù)、可觀的經營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