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識別論證(13)

邏輯的力量(第3版) 作者:(美)斯蒂芬·雷曼


20.盡管很多人贊同同工同酬的原則,但這個原則是不正確的,因為如果將其運用于大學的受雇者,就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為什么呢?因為教員的薪水因學科而不同(如,工程學的教授獲得的薪水就比英語文學教授獲得的多得多)。所以,如果大學實行同工同酬,則他們或者由于給全體教員高薪而破產,或者使得相對高薪的教員由于減少了報酬而人心渙散。顯然,前者將是災難性的,后者也好不了多少。

二、更多識別論證 如果下列所給的段落是論證,寫出其良構式。(不要加入未陳述的前提。不要消除非重復的前提)如果不是論證,則只寫“非論證”。

*1.臭氧層已經出現(xiàn)了空洞,因為大量的氟利昂被釋放到大氣層中。這些化學物質是人類為了使用電冰箱和空調而制造出來的。

2.文化最本質和基本的方面是文學研究,因為這是在教育如何勾畫和理解人的情況?!狪ris Murdoch:《善的權威》,倫敦:Ark,1970年版,第34頁。

3.語言是創(chuàng)造它的種族的思想體現(xiàn)。每個詞和字都體現(xiàn)了男人和女人們在耕地、做家務、建造城市時的一些平常思想。由于這個原因,不同語言中的字和詞之間不存在真正的同義詞?!狝lfred North Whitehead:《教育目的及其它論叢》,紐約:麥克米蘭,1929年版,第66頁。

*4.我們的記憶包含著正常對我們來說難以理解的元素,通過催眠術現(xiàn)象就能夠弄清楚。對于一個處于高度催眠狀態(tài)人來說,他可以被使得回憶起已經長時間在其正常記憶中消失了事件,而且他基本不能通過日常的主觀努力來恢復。——例如,屬于他早年孩童時期的事件。——:《科學的限度》,紐約:Viking出版社,1957年版,第116—117頁(注:該段落在作為練習使用時有改動)。

5.如果有人相信有些東西,我們不必總能回答“為什么他相信它?”這樣的問題;但如果他知道有些東西,則問題“他是如何知道的?”就必須能夠被回答。——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論肯定》,安斯康博()和馮賴特()編,紐約:Harper and Row,1972年版,第72頁。

6.我們生活在最好的可能世界之中。因為上帝存在。而且如果上帝存在,則存在完滿的存在物。而且,如果上帝存在,則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因此,一個完滿的存在物創(chuàng)造了世界。但如果一個存在物創(chuàng)造了世界,則我們生活在最好的可能世界中。

*7.我強烈反對每一種文化都應該只由其自己的道義標準來判斷,因為如果每一種文化都只由其自己的道德標準來判斷,那么每一種文化的道義標準都不應該被批評。但有些文化的道義標準是應該被批評的,因為有些文化允許對婦女的奴役、歧視或壓迫。因此,并非每一種文化都應該只由其自己的道義標準來判斷。

8.我相信,學生沒能通過技術的方法學好文學而被責罰,總是普遍地由于學生的不成熟,而不是老師缺乏準備。當然,我不能那樣斷言,但是作為一個有著那樣一些在學校里只是“閑混”日子的可怕記憶的筆者,我至少可以冒險地想一下這樣的責罰也許應該被分擔。無論如何,我認為,只要還有一本真正好的小說很少出現(xiàn)在最暢銷書的名單上這樣的情況,全國的文學老師就沒有任何權利對他們關于文學的工作感到得意,因為好的小說寫的總比讀的多?!狥lannery O’Connor:《手法與風格》,紐約:午天出版社,1957年版,第127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