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紙應統(tǒng)一采用國際標準A4型紙,雙面印刷。
5.公文寫作的語言要求
(1)準確
①認真辨析詞義。在漢語中,有大量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匯,稱為同義詞或近義詞。其實,即使是同義詞,細細分辨起來還是有些微妙的差異。譬如,“優(yōu)異”、“優(yōu)秀”、“優(yōu)良”,這三個詞粗看相近,細看則有程度的區(qū)別?!肮奈琛?、“鼓動”、“煽動”,從動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無差異,但感情色彩卻很不相同。寫作公文,必須在詞語的細微差別和感情色彩上仔細斟酌。
②講究語法和邏輯。公文寫作語言的規(guī)范性,體現(xiàn)在句子上就是造句合乎語法規(guī)則、合乎邏輯。首先,句子成分要完整。對于每一個句子來說,主干成分也不是必不要少的,但是省略有省略的規(guī)則,不能任意省略和無故殘缺。例如:“廠領導的做法,受到了全廠職工的熱烈歡迎。對他們聯(lián)系群眾、實事求是的作風給以很高評價?!焙笠粋€句子就殘缺句子成分。誰給以評價?少了主語,違反了語法規(guī)則,意義也不明白了。其次,句子中詞語之間的搭配要恰當。詞語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須符合事理和習慣,否則就是不通。再次,造句還要講究邏輯性。有些句子語法上沒有問題,卻出現(xiàn)了種屬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邏輯錯誤。
(2)簡練
①用語精確,以一當十。在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一兩個詞句,就能把要說的意思清楚完整地表?出來;有時,說了很多話,要表達的意思卻仍然不清楚。從理論上說,人類創(chuàng)造的成熟的語言,足以表達人類的常規(guī)的思想和情感,至于文學作品中那些復雜微妙的心境,有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借形象曲折地加以表現(xiàn),在公文寫作中是不常出現(xiàn)的。公文寫作中之所以有用語繁多意思仍不明白的情況,多半是由于用語不精確,只好增加語句去彌補,結果反而是“言愈多而理愈亂”。
②盡量使用短句。著名作家老舍曾經(jīng)說,他寫文章,總喜歡寫短句子,七八個字一句,十個字左右一句。他認為,這樣寫,讀者好讀,意思也簡練明白。公文與文學雖然是?同質的語言,但基本道理是相通的。為了做到簡練,不妨學學老舍。
③適當采用文言詞語。繼承文言詞語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文言詞語比現(xiàn)代漢語更精練。例如“來函收悉”四個字,要換成“來信收到,內容盡知”,文字多了一倍,意思卻一點也沒有增加,而且這還不是真正的白話。要換成“你們的來信我們收到了,其中的內容經(jīng)過閱讀都已明白了”,才是真正的白話,可那樣豈不是大煞風景?當然,運用文言詞語,要特別注意不得生吞活剝,食古不化,要適當、活用、自然、流暢。
(3)質樸
①不做作,不生造。大方、莊重、樸實,是公文語言的基本風格。公文語言忌諱華麗、造作、賣弄。做作、生造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虛榮心導致的錯覺,以為語言越新異越能顯示作者的才華,于是生硬地造出一些自以為高超的新詞來,向別人炫耀;另一個原因是對詞語的運用還沒有達到得心應手的程度,對其含義還不能準確辨析。只要端正文風,刻苦學習,這些毛病并不難克服。
②不溢美,不虛飾。溢美、虛飾,也是公文語言的大忌。說某人工作刻苦,動不動就說他廢寢忘食,甚至說他連續(xù)幾天幾夜不合眼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這些溢美之詞既不真實,也不感人,效果往往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