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能夠有助于研究者洞悉研究主題深層意義”的人
確定訪談對象一是要看訪問者的研究興趣所在,二是要看想要獲取的信息符合誰的需求。選擇受訪者的基本要義就是找到“能夠有助于研究者洞悉研究主題深層意義”的人。對受訪者挑選的本質是在依照理論進行有目的抽樣。在一個關于社區(qū)學校項目的定性研究案例中,如果要獲得一個關于這個學校的全盤印象,就需要獲得與這個社區(qū)學校有關的不同背景人的經(jīng)歷和認識——管理人員、老師、學生和社區(qū)中的居民。與定量研究注重樣本的數(shù)量和代表性不同,訪談并不將樣本的數(shù)量和代表性作為考慮的首要因素,而是將每個受訪者的潛能是否對挖掘一個現(xiàn)象、并激發(fā)出現(xiàn)象之下的本質有所貢獻作為主要考慮的因素。
怎樣來尋找受訪者?
一種方法是在整個研究項目流程中對某個程序、活動和情景做初步的現(xiàn)場觀察?,F(xiàn)場觀察是通過與一些人進行非正式的討論從而確定是否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訪談。
第二種方式是可以通過聯(lián)系大家公認博學的關鍵人物,然后選用他所推薦的人作為受訪者。最初的聯(lián)系對象可以通過研究人員的私人關系、私人組織、媒體報紙和公眾場合的廣告或是通過隨機上門和面對面的接觸來尋找,謹防因為一時情急而選擇誤導性或沒有意義的受訪者。訪問者應該及時說明訪談目的以盡快確定對方是否合適。可以通過在備選人非常熟悉的環(huán)境里對他們進行透徹的訪問,或在他們一點兒都不熟悉的環(huán)境里進行訪問,對比他們的表現(xiàn),這樣就可以迅速地遴選出適當?shù)氖茉L者。
在訪問伊始應向受訪者說明的五項問題:
1.訪問人員此舉的動機、意愿和所要達到的目的;
2.可以通過署化名來保護受訪者隱私;
3.確定誰是對此項研究的最終解釋人;
4.費用(如果有);
5.時間、地點、訪談次數(shù)等后勤方面的安排。
訪問人員除了應以嚴謹?shù)难哉Z表達使受訪者清晰明確地了解到訪問目的之外,還應注意自己在談話中的個人態(tài)度。受訪人員都是按照一定目的嚴格挑選出來的,我們假定他們都會對研究產(chǎn)生一定的貢獻、有值得拿出來分享的經(jīng)歷和吸引訪問人員的觀點。所以,訪問人員必須注意自己在談話中的姿態(tài)以使受訪者能在一個舒適的談話環(huán)境里提出有建設性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