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懂,新加坡

國際公務員奇記 作者:翟華


對"新加坡(Singapore)"這三個字的最初印象來自二十多年前馬季、唐杰忠的一個相聲段子。記得當捧哏的唐杰忠說到"新加坡"三個字的時候,馬季做出一副不懂的模樣:"我們的新家沒有坡(ramp)'呀。"雖然只是一段插科打諢,卻從此對"新加坡"留下了頗為親切的第一印象,想著不知什么時候能夠去那個地方看一看。終于有機會因公去印尼出差,趕上春節(jié)前后,印尼一方的接待單位說中國新年已經成為公共假期,所以不便接待。正好,借這個機會辦理新加坡過境簽證,也好一了多年夙愿。

本來還有點兒擔心新加坡大使館會因為春節(jié)休息耽誤簽證,不料簽證很快拿到,且就是春節(jié)當天簽發(fā)的,敢情新加坡使館并沒有因為中國新年休息。我還因此用英文對一位新加坡同事(這位老兄雖是華人,但似乎不喜歡講中文)感慨了一番,本想贊譽新加坡人的效率,不料對方卻一本正經地糾正我的話中"Chinese New Year(中國新年)"這個說法,提醒我不是"Chinese New Year",而是"Lunar New Year(陰歷新年)"。唉,搞不懂這些新加坡人心里是怎么想的。聯(lián)想起有的新加坡人說華語的時候喜歡說"不懂"這兩個字,有時是真的不明白,有時是表示"不知道"的意思。而此后在新加坡的所見所聞,真的有點兒讓我不懂。

來到新加坡,我住在美麗華大酒店。酒店外面就是當地最繁華的商業(yè)街,堪稱新加坡的"王府井大街"。這條街叫"Orchard Road"。"Orchard"在英文里本是"果園"的意思,可是不知為什么新加坡人給這條街起的中文名叫"烏節(jié)街"。"烏節(jié)"是什么?好端端的一條商業(yè)街,怎么就起了這么一個有污名節(jié)的中文名,不怕讓人誤解嗎?不懂。在烏節(jié)街上走一遭,攢動的人頭,盡是黑眼睛、黃皮膚,兩旁的商店卻大都是英文字號,恍惚間好像到了倫敦的"Oxford Road"。這里真是華人占總人口70%的新加坡嗎?

也許,要了解華人的新加坡,就要去中國城看看。離開烏節(jié)街向南再向東,穿過鴉雀無聲空無一人的"演講者之角(Speakers' Corner)",望見幾幢中國式廟宇那就是中國城了。世界各地的中國城我見識過不少,不論是巴黎、倫敦、華盛頓還是曼谷,中國城的一大特色就是那里的街區(qū)都有地地道道的中國名。信步走進新加坡的中國城,第一個映入眼簾的街道叫做"史密斯街",原來這是英文名"Smith Street"的翻譯。再往前走走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國寺院(Chinese Temple),那么它旁邊的這條街應該叫什么名字呢?做夢也想不到,這條街名字叫"登婆街"。什么是"登婆"?不懂嗎?原來這是英文"Temple"的譯音啦!過了十字路口拐彎,是"克羅士街上段(Upper Cross Street)",再往前走當然是克羅士街下段了。謝天謝地,這里的"牛車水"大廈,還有中國餐館里的"北京鍋貼餃"、"五香芋頭糕"、"叉燒豬腸粉"沒有翻成英文。

新加坡的矛盾并不是只顯現(xiàn)在街面上,更多地體現(xiàn)在新加坡人的心態(tài)上。雖然政府鼓勵說華語,但是因為政府官員和企業(yè)界的精英都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客觀上造成說華語的人缺乏自信,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很多新加坡白領會覺得拎著印有"牛車水商店"中文店名的袋子上街不入流。在企業(yè)界、銀行界工作的風云人物則喜歡在英文電視頻道露面接受采訪,因為他們認為中文臺和華文報檔次太低。說句實在話,盡管新加坡人崇尚英文,但他們說的英文其實是"Singlish",即"新式"英語。一串頭輕腳重的英文句子說完后,再不倫不類地加上一個拖長了的廣東腔尾音"啦",比如說:"I love you啦(我愛你啦)!"說它是英語,英國人聽不懂,說它是華語,中國人更聽不懂。難怪新加坡政府近年來在推廣華語的同時,又推出了"說標準英語讓別人聽懂運動(Speak Good English Movement Be Understood)"。

離開新加坡時,在樟宜國際機場(Changi International Airport)商務倉貴賓室休息,等待航班起飛。我看見那里有電腦可以上網,心中一喜,可以看看國內新聞啦。打開電腦一試,不禁大失所望,原來那電腦居然沒有安裝中文軟件(Chinese language software)。也許是機場方面認為乘商務艙的新加坡精英們是不屑于讀寫中文的吧!可是,機場休息室卻為客人們精心準備了八寶粥(eight treasures congee)、炒面(chaomein)、煎餃(fried dumplings)這類中式食品。看著新加坡人置西式糕點于不顧,在粥盆前排起了隊,我再度感到了困惑。

唉,新加坡,你真的讓我不懂啦!

關鍵詞

心態(tài)(mentality):怎樣激活積極的心態(tài)

"心態(tài)(mentality)"就是一個人對事物和環(huán)境的態(tài)度(attitude)和想法(thought)。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1908-1970)說過:"心態(tài)若改變,態(tài)度跟著改變;態(tài)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心態(tài)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積極心態(tài)和消極心態(tài)。比如,杯子里有半杯水,有的人會說:"唉,只有半杯水了。"而有的人則說:"啊,還有半杯水呢!"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前者是悲觀的,后者是樂觀的,前者是消極心態(tài),后者是積極心態(tài)。積極心態(tài)可以保持最佳精神狀態(tài),能夠創(chuàng)造財富走向成功,幫助你獲得健康快樂的生活;消極心態(tài)是心靈的毒藥,它不僅排斥財富和成功,也影響快樂和健康 。怎樣才能激活積極的心態(tài)呢?心態(tài)管理(mentality management)專家說,清晨當我們睜開眼睛的時候,懷著對新的一天的感激之心,立刻從床上站起來,原地跳躍N次。

文化小品部落格

漲潮時魚吃螞蟻,退潮時螞蟻吃魚 (At high tide the fish eats ants; at low tide the ants eat fish)。

泰國諺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