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律神經的構造來看疲勞的類型與進程
光是疲勞就有好幾種“類型”,不同類型當然有不同的紓解方法。免疫學為我們的判斷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只要大家跟隨我一起來對它進行簡單了解,疲勞的不同狀態(tài)便會十分明了。
我將在第六章詳細說明免疫學的機制,它是運用人類與生俱來的免疫力來治療疾病。簡而言之,就是“依據白血球的活動,讓擁有自愈能力的身體免于疾病侵襲”。
我與研究伙伴外科醫(yī)生福田稔先生觀察到,自律神經對白血球的活動影響很大,從而發(fā)現(xiàn)了“白血球的自律神經支配法則”。通過這個法則,就能對疲勞的類型與消除法作出確切的劃分。
另外,疲勞的“進程”與疲勞的類型相同,也可分為幾個階段:“5分鐘深呼吸可消除的疲勞”、“發(fā)出生病警報的疲勞”到“進入疾病階段的疲勞”。在不同的階段,疲勞讓身體內部不停產生變化并且形之于外。
本章將對疲勞的類型與階段作詳細的說明,讓大家能夠正確判斷自己究竟處于何種疲勞狀態(tài),進而輕松找出相應的對策。
體檢表1你的疲勞屬于哪種類型
為了解自己疲勞的類型,請先完成下兩頁的體檢表。
自律神經傾向與疲勞類型
體檢表結果選A項較多的人,屬于“交感神經活躍型”,簡單地說,這種人就是“太忙了,總是疲勞”的類型。據調查,總是被繁忙業(yè)務追著跑的業(yè)務員是這類人的代表。忙碌的現(xiàn)代人,70%以上都屬于交感神經活躍型。
選B項較多的人則是“副交感神經活躍型”,他們猶如受到過度保護的小學生,“身體一動馬上覺得累”,屬于“太放松導致身體機能低落,以致動一下就累”的類型。也就是身體過于放松,使得身體緊張活動的承受范圍極小。現(xiàn)代人當中,大概有30%的人屬于這一類型。
或許類型A和類型B的疲勞感受很相近,然而導致兩種結果的原因卻截然不同。至于A和B選項數目差不多的人(差距1~3個以內)也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身體好的人,他們的自律神經容易取得平衡,很少為疲勞傷腦筋;另一種是身體不好的人,自律神經的運作并不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