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人的目光停在小稚頭上,輕輕揉了下,半晌開口道:“其實也沒什么,都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二十六年前,我們威正鏢局最紅火的時候,我接了一趟鏢。其實那趟鏢并不大,只是主人是跟東密有怨隙的人。東密殺了我們九個鏢頭。最后我出馬一戰(zhàn),對手是東密中的高手‘大手印’龔海?!?/p>
他的目光似回溯到從前。半晌半晌,他輕輕道:“我敗了?!?/p>
其實,難道僅“我敗了”這三個字這么簡單嗎?不,敗的過程相當(dāng)曲折。他與大手印龔海動手時,就猜自己技遜半籌,悔恨自己早離師門一年,沒有把大關(guān)刀最后三招參透,但他猶有一拼——他有氣!當(dāng)年大關(guān)刀余孟稱霸行內(nèi)、揚(yáng)威江湖,靠的也是一股凜然正氣。可東密捉住了十幾個鏢師的家屬,以此相挾。他每出一招好招,對方就適時殺一人,他心內(nèi)憂狂如沸,但對手并不提要挾的條件。大手印龔海是東密在中原武林的一塊牌子,他們要他勝,而且是一個人勝。所以要挾雖要挾,卻并不明目張膽地要挾,斗到最后一招時,余老人拼了,拼出了一式他以前沒有學(xué)過以后也沒想到的招式。
但那一招他只出了半招,因為他的眼角瞥到,東密徒眾懸在鏢師家屬頭上的刀又舉起了,他心中一軟,遲了一遲。
只一遲,他左肩中掌,從此一臂一肩皆廢。
如果不是好友魯狂喑及時趕到,捉了對方重要人物“小佛子”要挾交換。那一戰(zhàn),只怕威正鏢局一敗涂地。
余老人輕輕一嘆,但敗就是敗了,至今二十五年過后,每念到龔海那遮天蔽日的大手印,還是覺得,擋無可擋,避無可避。這是二十五年來他心頭的一大陰影。他知道,只要陰影存在,他就是敗了,而且是——一直敗著。年輕時他激揚(yáng)勇毅,相信這世上沒有他過不去的坎。但至今,二十五年,他還是不知該如何破解龔海那狂滔巨浪般的大手印。
“后來,得一好友之助,這趟鏢算擺平了。但為了東密的面子,鏢銀還是被劫去,只是沒傷鏢主。鏢主雖不要賠付,我還是賠了他。從那以后,威正鏢局開始了走下坡路的日子?!?/p>
那段日子他真不愿回憶,他撥了撥面前的火,半晌道:“長安現(xiàn)在是有個‘悅字分局’吧?”
裴紅欞不知他怎么問及于此,她開始后悔勾起了余老人傷敗的經(jīng)歷,點點頭說:“是?!?/p>
余老人輕輕一喟:“他們的總局在洛陽,你知道他們的總局局主是誰嗎?”
裴紅欞搖搖頭,她哪知道這些。
“他叫寧烽?!?/p>
出了一會兒神,余老人輕聲道:“他原來就是威正鏢局三大副總鏢頭之一?!?/p>
裴紅欞一愣,原來如此。
威正鏢局當(dāng)年一個副總鏢頭也能獨創(chuàng)出如今這一大攤事業(yè)?看來余老人當(dāng)年果然不凡。裴紅欞輕聲道:“原來悅字總局局主當(dāng)年也是你老手下,后來怎么另立門戶了呢?”
余老人的雙眼若有失神:“那年我們和東密結(jié)了梁子。走鏢這行,最怕結(jié)上大梁子,何況對手是大勢力——生意就辛苦起來,我們死不起人??!當(dāng)時的威正再求發(fā)展非得大犧牲不可,但——手下鏢師鏢頭們都不愿了。一個是不愿結(jié)東密這個強(qiáng)仇,二是——他們對鏢局的拖累也有所不滿。”
“當(dāng)時,鏢局一共喪過二十七個鏢頭。于是鏢局也就有了二十七門孤寡、一百七十三人需要供養(yǎng)。這時后來的鏢師開始暗里埋怨,他們都是在替死人拼命了。我理解他們,畢竟走鏢都是拼命拼出來的銀子,用來養(yǎng)別人的孤寡,他們不滿理所應(yīng)當(dāng)。但——他們沒有想過,威正這塊牌子也是那二十七條命換來的呀。后來,寧烽副總鏢頭與我意見相左,他就扯旗出去獨干了,建了悅字鏢局,現(xiàn)在已是行內(nèi)第一號招牌了。我們威正的鏢頭卻越走越少,后來我知道,都到寧鏢頭手下了?!?/p>
他臉上的肌肉越來越僵。裴紅欞體會得到他那種傷心,有什么比這么活活抽空一個鏢局更讓局主悲哀的?那一肩一臂的傷,那敗,想來都不會讓這老人的心傷如此之深。她輕輕翻了翻烤在火灰里的馬蹄兒,輕聲道:“然后呢?”
余老人苦笑了下,一挑眉:“然后,就是你看到的這個場面,威正鏢局幾乎已經(jīng)死了,我把它遷出長安,僵臥在臨潼這個小巷里。整個局子,就只剩我一刀一人?!?/p>
他的聲音有些凄厲,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烈士暮年,悲慘如此。
窗外北風(fēng)呼呼刮著,裴紅欞說不出話來。她不該勾起老人的傷心事。
她太自以為是了。她看著火光中老人的臉,不知怎么,有一種想抱抱他的感覺。但只怕他會覺得,那是對他尊嚴(yán)的干犯。
風(fēng)聲柴爆中,小稚忽然問:“那爺爺你為什么還要一年走一次鏢呢?”
余老人回過神,眼中有一種人世的溫暖,拍拍他紅紅的小臉:“因為,我們威正鏢局還有整整二十七門孤寡呀,一百七十幾口人,所有人可以不要她們,我不能不要呀?!?/p>
裴紅欞忽然覺得這個破敗的小巷,破爛的正廳里原來充滿了暖意——還有人,還有人如此堅持!
只聽余老人溫暖地道:“我一生未娶,又是孤兒,他們其實也就是我的家人。我一年接一趟鏢是為了要養(yǎng)他們。那時那些孩子都還小,現(xiàn)在都成大小伙子了,好多都又有孩子了。之所以一年只接一趟,一是為避免同行猜忌,二是威正只剩我一個人了,又越來越老,一趟就足夠我費(fèi)力氣了?!?/p>
裴紅欞望著他,一趟鏢養(yǎng)活一百七十余人?他沒說,但她不知道這老人接的該是怎樣的險鏢、絕鏢,趟過多少窮山惡水,踏過多少匪窩盜寨,會過多少亡命巨寇,才把這二十余門孤寡拉扯下來的。她第一次發(fā)覺,原來人世如此溫暖。
她看向門口,猛然憶起那似刀鐫在門柱上的楹聯(lián),也終于明白——什么叫做:
畢生寒窘千鐘醉
廿門孤寡半肩挑
——廿門孤寡半肩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