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熟讀本書。在使用憤青前必須熟讀本書,熟悉憤青產(chǎn)生的背景、憤青的特性、生理特性、精神病癥、說話行為方式等等,就像庖丁對牛的肌體的了解到閉著眼睛也能知曉,才能練就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做到“眼中無憤,心中有憤”,將馭憤術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本書不只是為憤青畫像,不只是揭憤青的老底,讓憤青來讀這本書如同照鏡子,看到自己的樣子,同時是憤青使用者必讀,為使用提供指南。
二、大禹治水法。中國歷史上治水有名的除大禹外,還有李冰在成都治水,他們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取得斐然成績,留名千古。憤青大都有一腔熱血,卻又頭腦簡單,來勢洶洶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找準憤青的特性,因勢利導,將憤青引導向和諧社會建設,會是一股巨大的建設力量,讓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建功立業(yè),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引導向攻擊自己的政敵、對手、“反華勢力”,就是一股巨大的攻擊力量。憤青們不是說了嗎,“打臺灣我捐一個月工資,打美國我捐一年工資,打日本我愿捐一條命”,他們隨時都準備著將一腔熱血奉獻于國家。將這樣的愛國資源利用好,理應是國家的財富,不過,怎樣利用好就是頗費心思的事了。
三、轉移視線法。將憤青引導向國家建設上是正途,于民于國皆大歡喜,只是,我們發(fā)現(xiàn),憤青常常有一種報國無門的感嘆。
四、耳光糖果法。一味地打壓憤青,是肯定不行的,機器也不能只顧使用而不保養(yǎng)啊?!皯嵡啾pB(yǎng)法”,就是打個耳光給顆糖。形象一點來講,就好比一個調皮的小孩鬧著要去跟別人打架,鬧哄哄的讓家長煩心了,就會給一耳光。光打耳光不行啊,尊嚴掃地,他會覺得自己太委屈,會對你更加仇恨。因此,打了耳光之后要給一顆糖,以此表示你理解他的心情,當小孩子“情緒穩(wěn)定”了,不就一切搞定了?當小孩子心平了,不就一切擺平了?
憤青嚷著要核平日本、核平美國,這事肯定不能亂來啊,那還叫什么“和平崛起”?不答應憤青就有窩火,怎么辦?那就是堅決不能搞核平,堅決地搞和平。這姑且叫打耳光吧。
另外,就是對日本、美國說,你看你們搞的,已經(jīng)引起我們家小孩不高興了,你們認個錯道個歉吧,免得我下不了臺,于是西方大佬們就發(fā)表聲明,說自己做得不對。你看,老外都低頭認錯了,我們大人有大量,能不原諒嗎,被打了耳光的憤青氣消了一半。
然后,回頭給憤青一顆糖,對他們說,你們愛國是好的,是英勇的,是民族的脊梁,我們需要民族的脊梁,希望大家以后繼續(xù)愛國。就是希望他們繼續(xù)吵鬧,然后又好打板子,再給一顆糖。
我也就是“憤青使用法”的總結者,而非發(fā)明者,有人早就在使用著了,只不過不會總結成文字罷了。使用者當然知道憤青是如假包換的雙刃劍,既可殺人,亦可傷己,最難的是度的把握,搞不好憤青像脫韁的野馬撒腿而去,那就可能超出控制范圍,后果不堪設想。
當然,當奴隸對奴隸主徹底絕望的時候,奴隸主再怎么給糖果都不管用,所以,我們不能讓憤青失望至絕望。尤其是作為病態(tài)民族主義繁殖的憤青與自由主義右派因不滿而走到一起時,那將形成更大的現(xiàn)實壓力,那個時候,即便照著“憤青使用說明書”去辦,也不會有效果。因為,并不是任何病癥都可以用藥物治療的,否則,這世界上就無所謂“絕癥”了。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根本法子是在平時“養(yǎng)生”,而不是靠病時吃藥。
當我們在閱讀藥品“使用說明書”時,已經(jīng)說明我們有病了,要按醫(yī)囑服藥了。當這本書真成為一本憤青使用說明書被關注時,這個民族已經(jīng)病得不輕了。因此,掏心窩地說,我并不希望這本書受“極大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