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端設(shè)思深遠(yuǎn),態(tài)度鎮(zhèn)靜,老謀深算,在預(yù)知王繼恩等人的計謀后,審慎防備,先果斷鎖住王繼恩,防止節(jié)外生枝。然后以先帝的名義和顧全大體的理由說服李太后,到真宗即位后,還想到卷簾驗明正身,雖屬犯上之舉,但卻是非常時期不可忽視的一道程序。
最后,為真宗清除異己,穩(wěn)固其地位,也是政治斗爭的必經(jīng)程序。
從這一系列步驟來看,呂端的確不愧“大事不胡涂”的美譽。小事不胡涂,不能說是有見識;大事一定不肯胡涂過去,這就是智慧加決斷。
大事不糊涂呂端的為人又如何?列出幾件事看看。呂端爺爺呂兗的頂頭上司(五代十國的事)滄州節(jié)度使劉守義造反,兵敗后呂家被牽連要誅滅九族。當(dāng)時呂端的爸爸還是個小孩,同鄉(xiāng)老友趙玉冒死說呂老爸是他們家兒子不是呂家的,保了呂家一脈。后來呂端報恩,幾十年一直照顧趙家,把趙家小孩趙紹宗當(dāng)成自己親兒子,還負(fù)責(zé)給推薦了工作。
呂端有個老鄉(xiāng),兒子癱瘓臥床,呂端每個月都給錢。但是他卻從不私蓄財產(chǎn)。以至于辭世之后兩個兒子生活困難,賣了祖宗房產(chǎn)還是一屁股債,媳婦也娶不起。直到宋真宗偶然得知,才替呂家兩位公子贖回房產(chǎn)、還清債務(wù)、解決個人問題等等不表。
宋史《呂端傳》對呂端的能力為人,各方面評價都高得罕見,甚至夸他“恣儀瑰秀”長得帥。看呂端四十年宦海生涯,兩代帝王都很受寵,幾乎沒有受到?jīng)_擊,這個就非常罕見。其實僅從這里提到的幾件事,就大致能想像到官場的種種兇險,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呂端,一路化險為夷走過來。
對局之中,把“抓大放小”之計用在正道上,則多少有些悲壯和凄涼的色彩。大難當(dāng)前,有人主動站出來代人受難是一種犧牲小處,完成大局;為了渡過暫時的難關(guān),而被迫放棄眼前的利益也是一種抓大放小。
公元前607年,晉靈公被趙氏家族成員所殺。幾年后,晉靈公的繼承人晉景公即位。晉景公的寵臣屠岸賈進(jìn)讒言說:“趙氏家族過去弒殺了靈公,現(xiàn)在他們又在密謀造反?!睍x景公信以為真,命屠岸賈將趙氏家族斬盡殺絕。
有人將這一消息偷偷告訴了趙氏家族的重要成員趙朔。趙朔把自己已懷孕的夫人送入宮中躲藏,然后自殺身亡。不久,屠岸賈率領(lǐng)軍隊沖進(jìn)趙家,將趙氏家族滿門抄斬。只有趙朔之妻因事先躲入王宮才幸免于難。后來,趙朔之妻生下一子,取名趙武。但不知是誰走漏了風(fēng)聲,屠岸賈到處尋找趙氏孤兒,并下令把晉國半歲以下、一月以上的嬰兒一律殺死,隱藏趙氏孤兒者將處以極刑。
在這危急時刻,趙家的兩位忠實門客程嬰和公孫杵臼,商量怎樣才能保住趙氏孤兒。程嬰有一個兒子與趙氏孤兒同齡,他愿意獻(xiàn)出自己的兒子代趙氏孤兒受死。公孫杵臼說:“你肯舍得你的孩兒,不如交付與我,你向屠岸賈自首,說公孫杵臼藏著趙氏孤兒。屠岸賈必定領(lǐng)兵校來捉拿,我便和你親兒一同受死。你將趙氏孤兒撫養(yǎng)成人,與他父母報仇,方才是個長策?!鄙塘客桩?dāng)后,公孫杵臼先帶著程嬰的兒子藏進(jìn)山中,然后程嬰去向屠岸賈告密。這樣,公孫杵臼和程嬰的兒子被屠岸賈處死,而真正的趙氏孤兒被安全地送出王宮,由程嬰撫養(yǎng)成人。
趙氏孤兒就是后來的趙武。到趙武十五歲那年,他終于為趙氏家族恢復(fù)了名譽和地位。年少的趙武對新任國君晉悼公說:“屠岸賈為非作歹,死有余辜,我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請允許我殺死屠岸賈的全家,為趙家報仇,為忠良雪恨!”晉悼公同意了趙武的請求,趙武最終得以報仇雪恨。
這也是關(guān)于“抓大放小”的故事,小處雖然有所犧牲,有所遺憾,有所瑕疵,有所缺陷,有所不圓滿,但是只要最終在大局中獲勝,那就是真正的勝利。通過抓大放小,使得處于劣勢的趙氏家族終于破了屠岸賈所設(shè)的這個陰險的局。
要做到“抓大放小”,應(yīng)該有了長遠(yuǎn)和總體的把握,就如多了一只眼睛。這只眼睛長在身外,高屋建瓴,從上往下俯視。這樣,每當(dāng)遇到問題的時候,能看到自己,也看到對方,看到事件之內(nèi),也看到事件之外,看到現(xiàn)在,也看到過去將來,因此能做出英明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