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內在的紀律(3)

孩子有這10大品質就夠了! 作者:(美)斯坦利·格林斯潘


某一天,如果瓊斯太太覺得不舒服、疲累了的時候,她也會想要休息一下,娛樂一下,擁有自律性的一大好處就在于:當瓊斯太太在放松自己,想要徹底享受一下生活的時候,她不會因此而感到不安、有負罪感,或是猛地冒出“我得工作了”的想法。她能夠制訂計劃并據(jù)此努力工作,也能在適當?shù)臅r候計劃一下娛樂或放松活動,因為那個內在的聲音告訴她可以給自己放幾個小時或是一天的假了。有個令人鼓舞的自律之聲真是太棒了,它能在我們出色完成工作的時候鼓勵我們,讓我們不斷前進,又能隨時隨地地提醒我們記得給自己放天假。

困擾的世界

相反,史密斯先生的內心聲音就很微弱。史密斯先生需要在單位完成很多報告,但是他總是容易為附近的談話聲分心。只有當這些聲音實在太模糊聽不清楚的時候,他才能試著讓自己忽視這些聲音,把注意力轉回到工作上。一旦他著手開始工作,他就能看到飲水機旁邊的同事們在說笑。他感到自己被迫加入了其中,了解他們講的笑話――于是他的工作沒有完成。史密斯先生內心的聲音可能會嚴懲他浪費時間,一整天地折磨他。每到晚上,他都會感到不安和擔心,產(chǎn)生負罪感。但是第二天他的工作還是無法完成。

其實,史密斯先生是個很聰明的人。人們給他的評語經(jīng)常是:“史密斯有很大的潛力,分析能力強,但是好像沒有發(fā)揮作用。他的工作成績不穩(wěn)定,與能力不相符?!彼钠拮右策@樣抱怨。不過,在他自娛自樂的時候,比如打打高爾夫,學習彈吉他,他就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但是讓他開始寫冗長的法人報告或做家務時,就沒有內在之聲讓他關注手頭的工作了。

史密斯先生不是多動癥,也不是由于生活過于簡單而缺乏注意力,他是一個沒能形成內在自律性的典型個例――自律,是制訂計劃并實施計劃的能力。在他還年輕的時候,太多的誘惑使他沒有經(jīng)得住考驗而失守淪陷,他本該接受一些嚴格的紀律教育的――但似乎這些教育也并不能給他帶來什么變化。

當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出現(xiàn)了注意力轉移,做出一些沖動行為,不能把手頭的事堅持做完時,我們通常會想到要去懲罰這個孩子。我們認為,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嚴格的紀律約束,采取嚴肅的后續(xù)措施能幫助孩子塑造性格,變得更像瓊斯太太一樣,成為一個能堅持到底、有自律性的人。但是嚴苛的愛――懲罰、不講情面的教育方式――可不是總能起作用的。事實上,被懲罰的孩子通常反倒會倒退,變得更容易沖動,更容易分心,也更難約束自己,他們只會對外界施加的紀律規(guī)范作出反應。當有嚴厲的大人站在孩子身后監(jiān)視他時,孩子才會集中精力,一旦大人出去了,孩子馬上就會把紀律性拋到腦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