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多忙,都應該優(yōu)先考慮同孩子的約定。同時,做不到的事情最好不要隨便承諾。
當然,無論考慮得如何周到,總會有意外發(fā)生。這時,即使孩子還小,也要誠實地向他說明為什么沒能遵守約定,發(fā)生了什么問題。說明問題的態(tài)度會讓孩子明白遵守承諾的重要性,對孩子成長為信守承諾的人很有意義。
另一方面,當孩子無法遵守承諾時,要毫不心軟地批評教育。讓孩子認真地道歉,并說明理由。同時要讓孩子深刻意識到,無法做到的事情就不能隨便承諾。
不在孩子面前說是非
孩子在旁邊的時候,不說他人的是非。
特別是小學畢業(yè)之前、還不具備判斷能力的孩子,一般都會不假思索地簡單地接納父母說的話。在背后說親戚的壞話,說朋友家長的壞話,都會給孩子處理人際關系造成誤導。如果是成年人,能自己做出判斷,認為“這個人這么說,別人還有別人的觀點”或者“這個人總是說別人壞話”,但是孩子會完全相信父母的言論。
家長總是批判、嘲諷他人,孩子會受影響,也會和父母用一樣的眼光看人。比如,母親有時會埋怨父親“不夠關心孩子”,“不夠愛孩子”,“總是不知道幫忙”,孩子也會受母親影響一味要求別人付出“更多的愛”,提供“更多的幫助”。
批評家人,特別是批評配偶的壞話,請一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
說的一方可能本意并不是想拉攏孩子站在自己一邊,或者發(fā)動大家一起說對方的壞話,只不過覺得說出來舒服,或者覺得因為是一家人才這么說,但孩子可不是這么想,而且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混亂、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