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絡的陰陽與疾病(4)

經絡養(yǎng)生智慧(人體陰陽新論) 作者:王曉巍


加快血液循環(huán),使新陳代謝加快,排出五臟六腑半年來的濁?。所以筆者在調理患者時,大都在春天生發(fā)時調理重病患者,以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秋收之季,病?卻由浮網(wǎng)轉入實網(wǎng),因此應多注意情緒和體力的調整,此時最易出現(xiàn)上火的癥候,是因為五臟內收精?之時,有的精?收不及入內臟,而導致出現(xiàn)上火。所以秋天應勤奮鍛煉,增強體質,來加快?入內臟的吸收、轉化和儲存達到御病于外之目的。

實網(wǎng)經緯絡的運行特點是:流注分時段分線段周流運行不息,循環(huán)往復。熱感相對浮網(wǎng)經絡要小很多,多有溫熱之感。

(三)玄網(wǎng)經絡

該網(wǎng)顧名思義,就是既有也無的玄懸之網(wǎng)。它不在一般人的體內,又存在于一般人的體中。通過后天的特殊修煉,人們可以將此脈網(wǎng)打通;而一般人除了在童年天癸未漏(約女12歲、男16歲)之年是存在于體內的,但天癸過后,此脈網(wǎng)便漸失,隱而不顯了。

它分布在人體的脊椎和腦干中,以及體外。道家和藏密所說的中脈即是玄網(wǎng)的一部分。在人體的體外也有一部分。這是一家之言,怕是無法用現(xiàn)在的手段驗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會發(fā)現(xiàn)或證實它的存在的。

玄網(wǎng)經絡的運行特點是:流注不分時段,不是隨時都有,不是人人都有。但是人人都曾有過,卻又人人都沒有了,也可以人人都有可能再有的經緯絡,在特定的條件下才顯現(xiàn)、才運行,而且運行的線路都是直線。運行之時熱感相對浮網(wǎng)、實網(wǎng)經緯絡要小很多,多有清涼之感。

6 腧穴與經緯絡系統(tǒng)

腧穴是人體經(脈)絡、緯(脈)絡?輸布流注于體表的部位。在12經絡、12緯絡上那些特殊的部位,分布著無數(shù)細小的經絡緯絡,是經?游行出入之所在。這就是腧穴,也稱“氣穴、孔穴”。腧穴不僅僅是經?出入體表的所在,是協(xié)助控制軀體的運動、條件反射、經脈內?的運行流注快慢,而且還有反應病痛和調節(jié)病癥的作用,即通過刺激該穴,以達到補虛瀉實、防病治病、健身強體之作用。武術里的點穴術和隔空點穴術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通過點擊身體的特定穴位來達到阻滯經?在體內的運行,從而影響肢體的運動與?血的正常運行,達到治人降伏人的目的。

穴位的命名與確定,古人往往多在其經、緯、絡、脈上的循行處選定;而也有的醫(yī)學家將阿氏穴當作調理的選穴方法。如李時珍、孫思邈就是用此法來指導用于臨床的。筆者也認為:采用阿氏穴當作治療的選穴方法,可以使學中醫(yī)和修煉的人們不入選穴的“死圈”,不是把人體看成單絲一線和幾百個穴位,應該將人體的整體或部分綜合來分析、研究、調理和養(yǎng)生保健。這樣,人們的思維才能走向全面,而不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治胃不顧腸,治腎不顧肝等偏激的醫(yī)療思想。只有形成了全息思維和整體思維才會對古人的醫(yī)學乃至科技的掌握更深刻、更明了;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新的發(fā)展和新的發(fā)現(xiàn)。例如人體陰陽之說,我們的這些理論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了,但具體到“人”上來講述這個陰陽問題,卻還很少有人著書立說。

經絡系統(tǒng)不僅是人體在各種情況下的總體調節(jié)系統(tǒng),而且是反應宇宙、天地萬物的變化,使人體通過腧穴與之相適應的系統(tǒng)。(例如:人體經?流注全身一周用時一日。?血的運行還和海水的漲落、月亮的盈虧相互聯(lián)系。在這些四時、季候、日月、星宿等大自然變化的同時,人體的腧穴也相應進行著與天地相應的氣息交換,所以在陰天或晴天時人們的情緒波動很大,都無不與腧穴與自然界的氣息交換有關。)〖JP〗

7 動植物都有經緯絡

經緯絡不單單是人體存在,動物、植物、礦石、泥土、水、冰、雪、地球、乃至整個宇宙蒼穹、時間、光等都有經緯絡。科學家們在對香蕉、西瓜等水果的經緯絡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它們也有與人體經緯絡循行特征相一致的物理特性。香蕉的經絡走向是順著棱角延伸;西瓜的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