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練模式"的誕生源于一個夢想——讓中國人做得更好。就是因為這一簡單的追求,我們把教練技術(shù)帶到中國。借鑒中國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借用西方先進的管理工具,在實踐中發(fā)展出了這套"人本教練模式"。
上述的一段話寫在多年前再版的《人本教練模式》的前言里,當中提到的夢想依然未變。這十多年來有很多人問過我是什么催生了這個夢想,十多年之后也有很多人問我是什么堅持著這個夢想。我想很簡單,就是因為一種"情結(jié)這個夢想起源于一次不經(jīng)意的一問一答之間,它讓我開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旅程。
年,那年我是加拿大駐華大使館南中國商務辦事處的商務官,我陪同著加拿大商務代表團到廣州。當年,從香港到廣州是兩個多小時的火車,但在那個時候廣州就好像是另外一個世界。香港仍是英國管治的殖民地,和中國儼然是另一個國家。這一座我叫做"家"的城市——香港——擁有自由貿(mào)易港口、時髦的西方時尚和文化。對于許多香港的居民,中國是"在邊境另一邊的地方。
人本教練模式毫無疑問,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居民都是來自于邊境的另一邊。我的父母也在其中。我父親年青的時候因為經(jīng)商,從福州到了香港。而我的母親則出生在上海,在她二十來歲的時候,獨自一人跑到香港尋夢。他們年輕時候的生活對我來講是一片空白。我只知道父親是家中獨子,而母親是個孤兒,她在四歲的時候已經(jīng)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
中國對于我來說也是一個空白頁,直到我那一年首次訪問大陸。對于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人來說,當年到廣州就好像走過時光隧道去到另一頭的城市。在香港,車水馬龍、名牌房車到處都是,而在廣州卻有滿街的自行車。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問我自己,交通燈在哪里呢?在進城的第一天,我甚至難以拿出勇氣來橫過馬路。當我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名商務代表團的加拿大成員拉著我的手并且快速地越過了馬路,然后他問了我一個不經(jīng)意的問題。
你是哪里人?
我想他能聽得出來我能說流利的普通話,但是又顯得那么的不適應這里的節(jié)奏,想知道我是否是本地人。
我毫不思考地回答說:"香港"。
語音剛落,我的內(nèi)心深處冒出了一個問題。同時,在電光火石之間我經(jīng)歷了一種很奇妙的體驗,我說不出來是什么,我只能形容它如電擊一般。我還很清楚地記得這個讓我感到觸電的問題:我身在中國,為什么我不說我是來自于中國?緊接下來是一連串的質(zhì)問:當我說我來自于香港,我的意思是什么?我為什么沒有一個詞來形容、來描述自己的國籍?世界上其他人都很容易介紹自己,我是美國人,或英國,或日本,但我我應該怎么說?我是來自香港?我是香港人?
之后,我花了很長時間去思考這些問題,甚至用更長的時間來為這些問題做些事。
再序言對我來說,這個問題:"你是哪里人?"引發(fā)了百多個問題。它使我不知道我屬于哪里?我怎么樣過我的生活?我是否充分活出這個生命的價值?我的根在哪里?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開始重新尋找我人生的道路。
從此之后,凡是有人問我是哪里人,我的答案是:
我是中國人。
生在大陸的朋友可能無法理解我在找到這個答案后的那份感動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