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回 董祿堂喻洞比劍(2)

江湖奇?zhèn)b傳 作者:平江不肖生


只聽得呂宣良指著那本舊書,繼續(xù)說道:"這是一部《周易》,傳給你本來太早了些。因你已有了這個樣子的內(nèi)功,道念又堅誠可喜,不妨提早些傳給你。但是這部

《周易》,你不可輕視,這是我?guī)煾傅氖謱懕?,傳給我,精研了幾十年。我?guī)煾冈性S多批注在上面,我?guī)资甑男牡?,又加了不少的批注。歐陽凈明相從我二十年,他的道念也十分誠切,心術(shù)又是正當(dāng),我所以不傳給他這部《周易》,就為他資質(zhì)不高,沒有過人的天分,怕他白費心思,得不著多大的益處。河南的劉鴻采,資質(zhì)穎悟不在你之下。只因他英華太露,不似你誠樸。我當(dāng)時尚只慮他不是壽相,卻沒見到他的心術(shù)會有變更。此時傳給你,在學(xué)道的同輩中,也算得是難逢的異數(shù)了。你潛心在這里面鉆研,自能得著不可思議的好處。明年八月十五日子時,你到岳麓山頂上云麓宮的大門口坐著,我有用你之處。切記,切記!不可忘了!"說著,將《周易》遞給柳遲。柳遲慌忙跪下,雙手舉到頂上,捧受了《周易》,拜了四拜,說道:"弟子謹遵師命,不敢忘記。"呂宣良含笑點頭,向笑道人說道:"歐陽凈明告我,說你和甘瘤子爭水陸碼頭,你很得了采,事情畢竟怎樣?"笑道人立時現(xiàn)出很慚愧又很恐慌的樣子,勉強賠著笑臉說道:"小侄無狀。氣量未能深宏,喜和人爭這些閑氣,說起來真是愧煞。"呂宣良大笑道:"不妨,不妨,這又何關(guān)于氣量?這種閑氣,我就爭得最多。"笑道人道:"這回的事,很虧了歐陽師兄,替小侄幫場。否則,有甚么采可得。楊贊廷很是一把辣手,非歐陽師兄與他一場惡斗,將他逼走,勝負之?dāng)?shù),正未可知呢!"呂宣良道:"你們較量的所在,不就是在趙家坪嗎?那們好的戰(zhàn)場,在北方平陽之地,都不容易找著,何況南幾省,全是山嶺重疊,除了那趙家坪,再到何處能找一個穿心四五十里,一平如鏡的地方來?也無怪平、瀏兩邑的人,相爭不了。戰(zhàn)場是好戰(zhàn)場,地方也真是好地方。"笑道人說道:"地方雖好,卻是于小侄無關(guān)。"呂宣良長嘆了一聲,立起身來說道:"世人所爭的,何嘗都是于自己有關(guān)的事?所以謂之爭閑氣。我還有事去,先走了。"隨向柳大成點頭作辭。

梧桐樹上的兩鷹,如通了靈的一般,見呂宣良作辭,都插翅飛了起來,在天井中打了兩個盤旋,像是很高興的樣子,望著呂宣良唧唧的叫。呂宣良抬頭笑道:"席上全是齋供,等歇去屠坊要肉給你們吃。"柳遲忙說道:"要肉弟子家有,但不知要生的,要熟的?"呂宣良搖手笑道:"不要,不要。這兩只東西的食量太大,吃飽了又懶惰

得很,并且不能慣了他。他若今日在這里吃了個十分飽,便時常想到這里來。云麓宮的梅花道人,就被這兩只東西拖累得不淺。獵戶送梅花道人的兩條臘鹿腿,被這兩只東西偷吃了。一只臘麂子,幾副臘豬腸肚,也陸續(xù)被兩只東西偷吃了。若不是看出爪印來,還疑心是云麓宮的火工道人偷吃了呢。"笑道人問道:"他們背著你老人家,私去云麓宮偷吃的嗎?"呂宣良搖頭說道:"那卻還沒有這們大的膽量。如果敢背著我私去那里偷盜,還了得嗎?那我早已重辦他們了。幾次都是我教他去云麓宮送信,梅花道人不曾犒賞他們,他們便干出這種沒行止的事來。但是也只怪梅花道人,初次不該慣了他們。因我初次到梅花道人那里,梅花道人拿了些熏臘東西給他們吃了,就吃甜了嘴。從那回起,凡是經(jīng)過熏臘店門首,這兩只東西便在我肩上唧唧的叫,必得我要些熏臘給他們吃了,才高興不叫了。得了派他們?nèi)ピ坡磳m的差使,直歡喜得亂蹦亂舞起來,誰知他們早存心想去云麓宮討熏臘吃。"說得柳大成和笑道人都大笑起來。兩鷹好像聽得出呂宣良的話,越發(fā)叫得厲害。柳大成連忙跑到廚房里,端了一大盤切好了的臘肉來。呂宣良道謝接了,用手抓了十多片,向空中撒去。兩鷹真是練就了的本領(lǐng),迎著肉片,嘴銜爪接,迅速異常,一片也不曾掉下地來。那需片刻工夫,即將一大盤臘肉吃得皮骨無存,飛集在呂宣良肩上。笑道人也同時作辭,二人飄然去了。且慢。第一第二兩回書中,沒頭沒腦的敘了那們一大段爭水陸碼頭的事,這回從呂宣良口中,又提了一提。到底是樁甚么事?不曾寫明出來。看官們心里,必是納悶得很。此時正好將這事表明一番,方能騰出筆來,寫以下許多奇?zhèn)b的正傳。卻說平江、瀏陽兩縣交界的地方,有一塊大平原,十字穿心,都有四十多里,地名叫做趙家坪。這個趙家坪,在平、瀏兩縣的縣志上都載了。平江人說是屬平江縣境的,瀏陽人說是屬瀏陽縣境的,歷幾百年爭不清楚。這坪在作山種地的人手里,用處極大。春、夏兩季,坪中青草長起來,是一處天然無上的畜牧場。秋、冬兩季,曬一切的農(nóng)產(chǎn)品,堆放柴草,兩縣鄰近這坪的農(nóng)人,都是少不了這坪的。只因沒有一個確定的界限,兩縣的人各不讓步。又都存著是一縣獨有的心,不肯劈半分開來。于是每年中,不是因畜牧,便是因曬農(nóng)產(chǎn)品,得大斗一場。斗的時候,兩方都和行軍打仗一般。一邊聚集千多人,男女老少都有,就在趙家坪內(nèi)。少壯的在前,老弱的在后,婦人小孩便擔(dān)任第四回 董祿堂喻洞比劍 金羅漢柳宅傳經(jīng)

后方勤務(wù)。兩方所使用的武器,扁擔(dān)、鐵鋤為主,木棍、竹竿,臨時取來接濟的也不少。每大斗一次,死傷狼藉,打得一方面沒有繼續(xù)抵抗的余力了才罷。也不議和,也不告官。打死了的,自家人抬去掩埋,只怨死的人命短,不與爭斗相干。受了傷的,更是自認晦氣,自去醫(yī)治,沒有旁的話說。打輸了的這一方面,這一年中便放棄趙家坪的主權(quán),聽?wèi){打贏了的這一方面在坪里畜牧也好,曬農(nóng)產(chǎn)品也好,堆柴放草也好,全不來過問。一到第二年,休養(yǎng)生息得恢復(fù)了原狀,又開始爭起來,斗起來。歷載相傳,在這坪里,也不知爭斗過多少次,死傷過多少人。那時做官的人,都是存著吏不舉、官不究的心思,只要打輸了的不告發(fā),便是殺死整千整萬的人,兩縣的縣知事也不肯破例出頭過問。所以平、瀏兩縣的人,年年爭趙家坪,年年打趙家坪,唯恐趙家坪不屬本縣的縣境。兩處縣知事的心理,卻是相反的,幾乎將趙家坪看做不是中國的國土。將一干爭趙家坪、在趙家坪相打的農(nóng)人,也幾乎看做化外。所以年年爭打得沒有解決的時候。趙家坪的地位,本來完全是陸地,并不靠水。然爭趙家坪的,都不說是爭趙家坪,卻都改口,稱為爭水陸碼頭。這種稱呼,也有一個緣故在內(nèi)。只因清朝初年,寶慶人和瀏陽人爭長沙小西門外的水陸碼頭,曾聚眾大打了好幾次。那時出頭動手的,兩邊都揀選了會拳棍的好手,在南門外金盤嶺,刀槍相對的爭殺起來,接連斗了三日。兩邊都原有二百多人,三日斗下來,死的死,傷的傷,一邊都只剩一個人了。瀏陽的一個,娃戴名漢屏,年已七十三歲了。寶慶的一個,姓常名葆元,年齡也和戴漢屏差不多。兩人的本領(lǐng),功力悉敵。起初都用單刀相殺,不分勝負。都掉換兵器,又不分勝負。三日之內(nèi),所有的兵器通掉換盡了,仍是分不出勝負。兩人又斗了一會拳腳,見同伴的都傷亡了一個干凈,兩個老頭子才議和,結(jié)成生死兄弟。從這次大爭斗以后,凡是兩個團體爭占甚么東西,無論是田地,是房屋,或是墳?zāi)?,都順口叫做爭水陸碼頭。這爭水陸碼頭幾個字,成了兩方相爭的代名詞。于今爭水陸碼頭的意義說明了,只是平、瀏兩縣農(nóng)人的事,和笑道人、甘瘤子一般劍客有甚么相干呢?這里面的緣故,就應(yīng)了做小說的一句套話,所謂說來話長了,待在下一一從頭敘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