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小人勢不惠人也,趨之必禍焉。
【譯文】
小人有勢力了也不會為旁人做什么好事,如果想去依附他,一定會遭受禍害。
【釋義】
在官場、商場等名利場上存在不少投機鉆營的小人,小人們盡管長相不一樣,智商有高低,但心眼兒一般小,心腸兒一般黑。如果你盲目地有求于他們,他們?yōu)榱双@得更多的利益,很可能會嫁禍于你。
【事典】
有著皇帝夢的袁世凱是一個詭計多端、極其陰謀狡詐的兩面派小人,他左右逢源,趨炎附勢,不管風向哪面吹,他都會順風而動。他先是趨奉李鴻章,得到仕途上的保障;在康有為革新派受歡迎時,他便四處鼓吹“維新”;在看到慈禧舊勢力派仍舊堅不可摧之時,便搖身一變出賣了維新派。
先是康有為的“公車上書”在朝野內(nèi)外造成很大轟動,袁世凱覺得“康梁”的維新變法主張很可能會得到光緒皇上的大力支持,發(fā)展勢頭不可低估,于是,便想方設法靠攏康有為,在飲酒席間表現(xiàn)得對維新思想欽佩有加,還異常親切地稱呼康有為為“大哥”,并出巨資支持維新變法運動。此外,他還向康有為大談特談自己以往的“英雄壯舉”,就這樣很快博取了康有為的好感,維新派將其看做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對他寄予了無限的希望。
戊戌政變前夕,光緒與慈禧之間關系發(fā)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光緒皇帝向維新派求救說“朕位幾不?!保涤袨榕c譚嗣同等得知這一消息后抱頭痛哭,但也是干著急沒有辦法。
當時維新派想起了握有一定兵權的袁世凱,于是,譚嗣同等人以極其懇切的言辭向袁求助。那天夜里,譚秘密會見了袁,開門見山地問道:“以將軍看,皇上是怎樣的人?”
袁說:“皇上是曠代圣主?!?/p>
“今日皇上有難,可以救皇上的,只有你一人了,如果你想救皇上,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你不打算救皇上,干脆去老佛爺那告密,那樣,你就會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
袁世凱聽了假惺惺地裝出一副很生氣的樣子,提高了嗓門說:“青天在上,不敢辜負天恩”“圣主乃吾輩所共事之主”“但能有益于君國,必當死生以之”,譚嗣同見此,便把“誅舊黨”“殺榮祿”的方案和盤托出。
袁世凱迎合說:“只要皇上在我的軍營里,殺榮祿就像宰條狗一樣容易!”譚嗣同見此,就把營救光緒的計劃詳細地和袁世凱說了一遍,然后離去了。
沒想到的是袁世凱轉身做出決定,連夜乘火車去天津向榮祿告密,徹底出賣了維新派,同時建議“欲破奸謀,衛(wèi)慈圣耳”。
慈禧太后得知情報后將光緒皇帝囚禁在瀛臺,自己重掌大權,同時下詔,取下“六君子”的人頭,這就是歷史上的戊戌政變。袁世凱經(jīng)過這次政變?yōu)榇褥罅⒘舜蠊?,獲得四千兩賞銀,后又榮升為工部左侍郎和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更加飛黃騰達了。
【事典啟悟】
小人是極善于偽裝自己的,他在得志之前,一般不會輕易露真容,不會喧賓奪主,但時機一旦成熟,他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瘋狂崛起,誰妨礙他,誰就會成為他的刀下冤魂。此外,小人要得志一般都選擇走捷徑,常需要拿競爭對手做犧牲品,如果競爭對手是君子,小人往往會把他騙得死去活來。所以,對掌有一定實權的小人不要盲目攀附,“小人勢不惠人,趨之必禍”。
要防止小人嫁禍于自己,識得小人才是最關鍵的。識不得,而又一心趨附,就是“明珠暗投”,必遭其所害——或因事發(fā)牽連己身,或被其利用出賣,做了替罪羊。若發(fā)現(xiàn)自己所追隨者的舉止和行事有惡劣的情形,而自己卻處處原諒,不知警醒,不能果斷地舍其而去,是非常危險的。
與小人說話時也要當心??诿鄹箘Φ男∪撕軙\絡人心,你可不要被其加了糖的麻醉劑弄得放松了警惕。例如,他如果發(fā)牢騷議論別人的短長,即使與你心中所思一拍即合,你也不能與之知音識曲,這時你最好把話題岔開。否則,日后這些話會被他添油加醋地傳出去,說成是你的意見,叫你解釋不清,有苦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