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里——靈魂起舞的地方(37)

藏地大穿越 作者:向偉成


時候已經(jīng)不早,在搓板路上狂奔到五臟六腑都要跳將出來。向下斜切進入象泉河谷,谷中植被茂盛,溪水淙淙,牛羊漫步于灌叢間,一派生趣。沿河谷前行約兩公里再度踏上南岸的山坡,從一個U型谷口望去,隱隱約約有經(jīng)幡飄揚,褐色山體上布滿黑咕隆咚的洞穴。

道旁有片高大的楊樹林和幾許屋舍。拐過一個彎,順著布滿鵝卵石的古老河床向上曲折數(shù)百米,古格城堡已然在目。加足馬力騎上對面的山坡再一個回轉,就看見蒼云下不加修飾的城堡——只在城堡下方依附著幾間鍺紅色的泥土房屋,整個城堡就完全因山而成。

關于宮殿、城堡,人們想到的是依托險要或顯赫地形,用各種建筑材料耗盡無數(shù)財力建造起來,都彰顯出共同的個性——高聳、威嚴、極盡奢華。在歐洲,君王樂于在海角和高山上建起尖尖的堡壘;中土的王侯將相雖然甚少將宮殿建于高山之上,蓋因所在之地皆為平原之故,但必定少不了高大的城墻和樓宇;即使在西藏,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就聳立在河谷平原旁邊的山頭上,其殿堂外墻的石塊棱角鋒芒畢露,與拉孜的宗山古堡有異曲同工之妙;至于布達拉宮更是選擇了拉薩河平原上的紅山作為基石逐級而建,其金碧輝煌的威嚴氣勢遠在數(shù)十里外就可望見。

可是在這里,一個突然消失的王國,它的城堡竟如此與眾不同,雖也利用了地形地勢,可貴為一國力量之象征,古格城堡毫無張揚之意——諾大一座城堡含蓄地藏于山體腹中,外在的表象恒古不變地保持著山體的本來面目,無論如何也無法讓人聯(lián)想到奢華和霸氣。這是一個與所處的環(huán)境完全融為一體的王國,700年間,十數(shù)代君王似乎都未曾有過“盛世享樂”這樣的念想,這里沒有一絲一毫能述說驕奢淫逸的痕跡。與城堡遙相呼應的是位于城堡對面遠處的一座矮小的神廟,同樣的泥土建筑,只仰賴外墻殘留的鍺紅色顏料昭示出神廟的獨特身份。

抵達古格遺址已是傍晚時分,守望城堡的藏族青年見我孤身一人單車而來,煞是興奮,居然很內行地跟我探討起單車部件的牌子和價格,原來曾經(jīng)有位騎單車到此的外國人把價值不菲的單車以4000元人民幣賣給了他。言談間他問我要不要進入城堡看看。早有所聞,古格有著無比絢麗的文明篇章,無論是壁畫、雕刻、古格銀眼之類的有形存在,還是那些孕育滋生了古象雄文明和古格文明的無形所有——雖然那些無形的隱秘力量早已隨風而逝。只是萬萬不曾想到,千年文明竟然就這樣蘊藏在樸素的外表之下。此刻進不進去我都覺得無所謂了。在我看來,古格的魅力在于它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和曾經(jīng)的輝煌與幻滅——在這遙遠荒蕪的塵世邊界,是什么誘發(fā)了一段文明的誕生并支撐其走向繁榮?而一度擁有10萬之眾的王國為何又突然人間蒸發(fā),徒留下落寞寂寥的城堡和神廟遙相守望于土林叢生的象泉河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