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聞系的畢業(yè)生正急于尋找工作。一天,他到某報社對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不需要!”“那么記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對呢?”“不,我們現(xiàn)在什么空缺也沒有了。”“那么,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闭f著,他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塊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雇用”。總編看了看牌子,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p>
這個大學生通過制作的牌子表達了自己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他極大的興趣,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這就是“首因效應”的充分運用。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如果充分利用“首因效應”的話,可以節(jié)省不少后續(xù)的精力。
1.注意外表形象
一般來說,“首因效應”首先體現(xiàn)在衣著穿戴方面,其次才是言談舉止。要知道,你的服裝代表著你的形象,別人可以通過你的穿戴,推斷你的文明程度、精神狀態(tài)等,因此對于外在形象切不可等閑視之。當然,穿戴也不應當過分,要盡量大眾化,不要與他人格格不入,否則,就容易使自己鶴立雞群從而感覺難堪。
2.主動向對方打招呼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睂τ谀吧藖碚f,你先開口向對方打招呼,就等于你將他置于一個較高的位置。以謙恭熱情的態(tài)度去對待對方,一定能叩開交際的大門。如果你能用自信真誠的目光正視對方的眼睛,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3.找出與對方的“共同點”
人們都有“求同”心理,往往因同族或同伴意識而不知不覺地親密聯(lián)結在一起。如果你能找出與對方擁有的某種“共同點”,即使是初次見面,也會在無形中讓他對你產生親切感。一旦心理上的距離縮短了,雙方就很容易推心置腹了。
4.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
對初次見面的人,如果你能用心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并充分利用,就能縮短雙方的距離,加深對方對你的好感。例如,和中老年人談健康長壽,和少婦談孩子和減肥,和孩子談米老鼠、唐老鴨等。即使是對自己不甚了解的人,也可以談談新聞、書籍等話題,這都能在短時間內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