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變革型領導的十大行動誤區(qū)(3)

故事的領導力 作者:(美)丹寧


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如果戈爾能夠不惜代價,以他的頭腦、身體和靈魂為代價做出承諾,清晰地表達出一個目標,他就會看到他的目標,而他的個人形象也就能讓人興奮起來。但是戈爾沒有跨過這座橋,因為他仍然在猶豫究竟應該采用哪種形象,他自己都興奮不起來,因而也就不能鼓舞起選民廣泛的熱情。

錯誤三:肢體語言有失妥當

2000年10月在第一次總統競選辯論的時候,廣大選民對戈爾還一無所知,這有些讓人難以置信。戈爾的父親早在60年前就將家族的名字留在了國家的政治領域內。戈爾本人作為國會議員參與公共服務、擔任田納西州參議員和美國副總統所做的工作累計長達24年之久。他曾與人合著了一本暢銷書,還曾連續(xù)在民主黨代表大會的黃金時段做過三次演講。此前四屆總統競選每屆他都參加過,其中包括1988年競爭民主黨提名。然而他的政治形象仍舊是個謎團,遠不止那些老套的形象。

對于戈爾來說,總統競選的首場辯論是在脫稿情況下讓選民認識他的一次機會。在某種程度上,選舉結果取決于戈爾本人的演講,但他注定要敗北。在社會和平、經濟繁榮的年代,選民為何要選擇改變呢?這時他所要做的就是聯系,但是直到此時,他尚未做任何聯系工作,所以他依然不為人知。

就當晚辯論所講的內容來看,戈爾被普遍視為贏家。各大媒體即時的民調都顯示戈爾勝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數據為56%比42%,美國廣播公司(ABC)為42%比39%,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為48%比41%,國家廣播公司(NBC)為46%比36%。 他的論點更為清晰,他比布什更加能言善辯。布什結結巴巴找不到詞,似乎對要辯論的事情沒那么熟悉。但是這并非高中校園的一次辯論賽,要憑借內容取勝是完全不夠的。搖擺不定的選民腦海中在問:“戈爾是個什么樣的人?”

在這一點上,戈爾當晚所講的內容對解答觀眾的疑問并無太大幫助。雖然他要講的故事很正面,但是沒有騰出時間去講。結果,觀眾只能從他的肢體語言自己判斷、描繪他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觀眾得出的畫像并不好看。

戈爾說話很急促,聽起來傲慢又好斗,與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的事實相去甚遠。他數次突然轉換話題,暴露出急于辯解的心態(tài)。他還明顯地違反了辯論規(guī)則,說:“我知道我們不應該互相發(fā)問。”然后照樣向布什提問。

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盛氣凌人、愛打擊別人。他肆無忌憚地拋出自己的觀點,他10次提到“最富有的1%”;在辯論時,他5次提到計劃將社會治安和醫(yī)療保險“鎖”起來??傊瑥乃男袨榭梢钥闯鏊麅刃娜狈Π踩?。

更糟糕的是在布什講話時戈爾的肢體語言。他時而搖頭、撅嘴、皺眉、做苦相,時而眼珠來回亂轉,當布什回答問題后他大聲地嘆氣,好像在說:“真的嗎?”戈爾看上去目空一切,就像班里一個學生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是何等優(yōu)越。

結果戈爾給人的印象是個不被人喜歡的家伙。不錯,他是知識豐富、能說會道,但是同時也無情、傲慢、好管閑事、任性、愛欺負人、愛插嘴、恃強凌弱,不是你想要的那種好鄰居。對于那些搖擺不定的選民,要在未來四年時間都看到、聽到這樣的人實在沒有任何吸引力。

雖然戈爾口頭上說自己準備好了擔任總統,但是他的肢體語言又傳達了另外一回事。其實,觀眾真正傾聽的是他的肢體語言。所以,雖然即時的民調顯示戈爾在辯論內容上“獲勝”了,但是在隨后的辯論中支持布什的民調數據不斷攀升,直至贏得大選。

錯誤四:錯誤地解讀聽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