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威爾受暴露恐懼癥影響的這段經(jīng)歷極具個人色彩:他非常擔(dān)憂自己在所轄人群心目中的形象。但有時暴露焦慮癥的患者會將人前示弱這種恐懼投射到整個國家身上。他們擔(dān)心母國如果無法以不容置疑的決心行事,其他國家就不會尊重該國的子民。如上述情況不幸發(fā)生了,他們便擔(dān)心盟友會背棄自己,而敵人也會蠢蠢欲動發(fā)起攻擊。他們想不出一個既體現(xiàn)克制也展示決心的創(chuàng)造性方案,只得借助一種簡單但總是起到反作用的方法--殺戮無度。也許讀者會覺得這一病癥只會妨害個人,不會損害一個國家的利益。但事實上,許多國家在相當(dāng)長一段時間內(nèi)也深受其害。請看以下兩個事例。前一個事例中,古希臘人險些因為暴露焦慮癥而釀成大禍;而在后一個事例中,暴露焦慮癥就給當(dāng)代一些中東國家?guī)砹藲缧缘暮蠊?/p>
雅典為什么要屠城米提列涅
公元前427年,一艘身負重大使命的船只從雅典城駛出。船員們此行目的地是一個名叫米提列涅的希臘島嶼,不久前島上居民曾起兵反抗雅典的統(tǒng)治但是失敗了。更糟的是,米提列涅人似乎還勾結(jié)了雅典最頑固的宿敵斯巴達。叛亂既已被鎮(zhèn)壓,雅典便派出一艘戰(zhàn)艦前往米提列涅收拾殘局。雅典士兵接到的命令清晰無誤--殺死所有米提列涅成年男子、把島上婦孺全數(shù)掠為奴隸--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米提列涅人。但這艘船剛駛出港口,一些雅典人又改變了主意。要是這一嚴酷命令并非明智之舉呢?是否該派出另一艘更快的船趕上前一艘并阻止這場大屠殺?此時有兩個人站了出來,就如何正確處理此事向雅典民眾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但是兩個人的觀點卻大相徑庭。
"人之天性有一普遍法則,即人們總是鄙視善待自己的人,卻景仰那些寸步不讓的人。"此話出自克里埃涅圖斯之子克里昂(Cleon),他不遺余力地勸說雅典人對自己的手下敗將不要存任何婦人之仁。"我們早該像現(xiàn)在對待余下的烏合之眾那樣對待米提列涅人;否則他們就不會變得如此傲慢無禮。"克里昂甚至反對就此事進行辯論:"對敵人心生憐憫,因巧言令色而沾沾自喜、昏頭昏腦,處處聽從看似體面的主張,這是與帝國利益背道而馳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