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也有幾個階段。過了中年以后,身體健康第一,而健康的必要條件就是飲食的調理和節(jié)制。我引以為榮的是: 我的身體,完全是老婆多年來用精心烹制的食物調理出來的,甚至遺傳的糖尿病也控制住了。年輕的讀者會認為這是“老生”常談,但我自有一番“普及”的道理。
其實,品味反而和“平淡”的生活有關,在我和玉瑩的世界中,平淡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因為我們會不知不覺地“細味人生”,覺得生活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或儀式——都不平凡,我在本書香港版的序言中有這樣一段話:
只看老婆在我們的客廳窗下擺滿一排她精心布置的花草,再把一籃她精心烹制的晚餐端出來,放在咖啡桌上(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更簡單,連餐桌也很少上了),耳際早已傳來我愛聽的古典音樂,她甜甜地叫我一聲:“老公,吃飯啰”,我只有癡笑的份兒,連話都說不出來了!如果說出口來,恐怕只有我們在慶祝結婚七周年的私人晚宴時老婆對我說的話: 我問她結婚七年來有什么感覺,她不假思索,冒出一個英文字——“content”!滿足,更知足;知足非但常樂,也為我們過“平常日子”增添了不少“內容”。
重看這本新版《細味》中的文章,發(fā)現(xiàn)內中所描寫的食物,大多都是廣東人所說的“小食”,而非“大餐”。如豬油撈飯、涼瓜牛肉、酸辣湯、云吞面、碗仔翅、揚州炒飯、清蒸魚、花生醬多士、毛豆干炒雞胸肉……每一樣小食都帶來不少回憶,酸甜苦辣皆有之,就是獨缺滿漢全席、山珍海味式的“大菜”,甚至內中的幾樣她以前煮的拿手菜——如紅燒元蹄——現(xiàn)在也吃不下了,即使想吃,玉瑩也不做。反而就覺得她做得最精彩的是像“七色菜”式的素菜,這才需要精致的手藝。
過了將近十年的婚姻生活——今年(二○○九)九月就要慶祝我們結婚九周年了——我們更滿足,也更知足,所以非但常樂,而且覺得我們在香港過的“平常日子”更多彩多姿。在這個市場掛帥、紙醉金迷的國際大都會過粗茶淡飯的平常日子,本身就代表一種“吊詭”或“悖論”(Paradox),但內地城市何嘗不更是如此?在此不揣淺陋,再為老婆的這本書吹噓一番。至少,看了這本書,你會像我一樣,本能地走向健康、幸福的人生。
玉瑩的丈夫 李歐梵
二○○九年四月十一日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