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平常日子的食譜(4)

細味:食物的往事追憶 作者:李子玉


那天早上我們三人一起到西環(huán)的士美菲路街市三樓吃早點,吃過早點后到街市買菜。平常的日子只有歐梵陪伴,現在多了一個幫手,我可以多買點東西,他們各自背了一個布袋,預備盛載東西之用。他們在后面走,我在前面領著,當時我有種奇特的感覺:為什么人到中年才可以跟兩個男人相處得如此和諧,而不是在二十年前呢?不然的話,我跟文正也不至于離婚收場。是我性格起了變化抑或是他改變了?我想兩者都是有的。年輕時,我們都自以為是,他企圖改變我,我以為自己愿意為他而改變自我,其實自我是沒法改變的,改的也只是表面而已,內心深處仍是原來的真我。他感到我沒有改變而灰心失望,我覺得自我扭曲了而心有不平。日子久了,彼此找不到溝通的渠道,對大家的過失,變得諱莫如深,最后連日常的普通交談,我都顯得不耐煩而氣急敗壞起來。他對于我這種態(tài)度自有不滿之處,卻不和我直說,直至忍無可忍才一發(fā)不可收拾。這是誰之過?似乎難有定論,只可歸咎于性格不合吧!

離婚后為什么又可以和諧相處呢?我想可能是沒有婚姻關系就不再有期望及要求,因緊張的關系而產生的壓力自然消失于無形之中。其實歐梵和我同是急性子,可以很容易產生矛盾的。在我們相處的過程中,有幾次我因為急躁而提高了聲浪,令他察覺我語氣中的不耐煩,我實時就能反省過來,向他道歉;有時他表示對我有點不滿,也從來不把怒氣埋在心里,所以我們的溝通是暢通無阻的。還有,他接受了我性格上的缺點,我也接受了他,如果我們的性格互相有所改變的話,都是出于自愿的,而不是硬迫著自己改變而迎合對方的要求。

現在我們三人的相處之道是自然而舒坦的,不執(zhí)著,不作無謂的要求,彼此付出關懷及愛心,正如歐梵給文正的信中有這么一段:“將來我打算移居香港,至少也會常來香港,我們見面機會也會很多。也許,我們三人本是一家,以后也真可以變成另一種現代式的家:你和玉瑩有家在先,我和她成家在后,我們都希望玉瑩快快樂樂地過一輩子。”這封信是歐梵和我相好一個月之后寫的。當時看來是言之尚早,現在卻真正做到了,而且比想象中還要更好。歐梵時常說:“你是個最幸福的女人,前夫和丈夫都疼愛你?!蔽掖_實也感到很滿足,上天對我也真不薄。

那天我們三人在市場內來回走動,買了很多東西,來到平日熟稔的菜攤前,菜販跟我說:“今天多了兩個幫手,可以多買點東西了!”是呀!可以多買點東西,心情好,多做點好吃的。記得外婆在世時,每逢過冬都一定殺雞,雞是白切的,先供奉祖先,后祭我們的“五臟廟”;湯也煮一鍋,一定是蓮藕豬肉紅豆鱆魚湯。我曾經問她,為什么總是蓮藕湯?外婆說:“蓮藕絲長,喝了壽綿長?!?/p>

今日當我煮這個湯卻另有一番意義,俗語謂:“蓮藕絲連”。我跟文正是離婚了,但我們之間的親戚關系仍在,如今他恢復表哥的身份,我們之間有情義的藕絲連在一起。至于紅豆呢?唐詩有云:“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奔t豆又名相思子,我跟歐梵是相思傾慕的愛情。我們三人喝著這道湯,心中特別感到溫暖,愉快地度過冬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