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止損保命
同樣地,內地股市亦曾經歷三次較大的跌幅。第一次是1993年至1994年,上證綜指由1 559點回落至326點,股市在五個季度內大跌79%,理由是內地投資者對股市認識不足,出現瞎炒。第二次是2001年第二季,由2 245點回落至2005年第二季998點,跌足16個季度,跌幅逾55%,主因是境外股市回落,拖累內地出口。第三次是2007年第四季從6 124點開始,至2008年10月低見1 645點,跌幅逾73%;跌幅不及1993年至1994年那次大,持續(xù)時間亦不及2001年至2005年那次長,說明內地經濟亦無法不受國際金融海嘯的影響。
有分析員認為,各位如于1990年投資上證(當年指數為100點),到2009年8月初已升至3 400點以上,在不足20年間上升超過30倍,回報率相當不俗。此論乍聽有理,但細心一想,便明白那只是花言巧語、玩弄數字,當不得真。
1990年時,內地的投資者能有多少錢?1993年至1994年的跌市(跌幅為79%)、2001年至2005年的跌市(跌幅為55%),以及2007年至2008年的跌市(跌幅為73%),如果他們完全不會審時度勢,在跌市中又有多少人能承受每天看著自己財富萎縮的壓力?何況在1990年投資少(因為自己手上財富少),在2007年投資大(自己已有錢),一樣損失慘重。
本人自1975年起,已日漸放棄“價值投資法”,不信“長期持有必勝”論。同樣投資20年,如果閣下的資金選擇投放于日本而不是中國,那么你不但賺不到30倍回報,更會失去75%本金(見圖1.2)。
我老曹在此奉勸大家一句:請不要再信“長期持有必勝”論。本人自1982年起每月買入一盎司金幣,到2001年便儲存了共240個金幣,投資了20年仍然虧本。反之,我在2002年初買入1 000兩黃金,然后在2008年出售,卻迅即賺得200%回報。由此觀之,選擇買賣時機遠遠勝過長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