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婚是2009年興起的一個詞匯,顧名思義,指的是男女雙方認識不久便閃電般速度結婚。一項網絡調查顯示,有超過六成的網友表示身邊有認識不久就結婚的“閃婚”族。閃婚近兩年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并且人數在不斷增加。
社會在不斷發(fā)展進步,人們更加追求效率,連戀愛婚姻的程序也開始變得簡單快捷。如今,3秒鐘愛上一個人,8分鐘談一場戀愛,13小時確定伴侶結婚,再也不是新鮮事了。閃婚族從雙方互相認識到結婚,一般都在半年之內,甚至有很多人僅僅認識幾天就考慮結婚了。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都會很快發(fā)現身邊越來越多的80后朋友們加入到“閃婚”一族中,很多同學、朋友都在沒有任何人發(fā)覺的情況下突然宣布結婚了。
王新和張瑩都是80后,他們在“認識”15天后閃電結婚,可謂是閃婚族里的典型。兩人只有一面之緣,基本都是在網上聊天,兩人的“了解”和“溝通”全部都在虛擬世界里進行。在哈市某廣告公司任職的張寧,在客戶聯誼會上結識了在某品牌汽車4S店擔任銷售企劃的聶雨。兩人四個小時后在MSN上互相加為好友,兩天后進行徹夜長談,六天后拉了一幫好友組團去旅游,旅游回來后就閃電般地領了結婚證。其實他們還算不上是最快的,據說有個做網絡編輯工作的女孩,跟一個素不相識的小伙子在網上聊了7個小時后,從沒見過面的倆人就去登記結婚了。
在選擇閃婚的人中,絕大部分都是80后。70后的婚姻觀念比較傳統(tǒng),大多靠媒人或熟人牽線才認識,然后是馬拉松式的戀愛,對于結婚萬分謹慎,認為婚姻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事,不能草率。而80后在觀念上則相對較新潮和前衛(wèi),他們是伴著電視電腦成長起來的,接受新事物較快。在80后的觀念里,能否結婚,第一面就能判斷了。一見鐘情沒必要大驚小怪,閃婚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透露說,“閃婚族”一般都是80后的年輕人。他們很多人都是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思想活躍、敢于嘗試新鮮事物,一般從事傳媒、IT、娛樂等時尚行業(yè)。
還有一些年齡稍大的80后,特別是來自傳統(tǒng)家庭或農村的80后,一旦過了25歲就覺得自己年紀很大了,再不結婚就青春已逝。因此,這些80后們急于抓住青春的尾巴,在家長親戚的安排下見了家庭條件不錯、各方面都比較適合的結婚對象之后很快就匆匆嫁人了。這種急于解決終身大事的心理,很可能促成閃電結婚?!?/p>
另外,也有一部分人是抱著功利目的而閃婚的。這些人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比如能解決房子問題,工作能有著落,或者有助于升官發(fā)財,他們就不會考慮兩人是否適合,而是選擇馬上結婚,這其實是一種赤裸裸的物質交換式婚姻,不值得肯定。
閃婚的逐年增加還有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我們父輩那個時代,規(guī)定青年結婚和離婚都必須開具單位證明,而2001年新婚姻法實施之后,單位證明在結婚和離婚的時候都省略了。程序簡化,結婚變得容易了很多,離婚也沒以前那么復雜,這些無疑促進了閃婚的快速增長?!敖Y婚和離婚更容易了,那么結婚和離婚的人自然也就多了?!币晃粚9セ橐黾彝シǖ穆蓭煴硎尽?/p>
閃婚是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產物,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在婚姻中,家庭責任和義務是維系婚姻的重要砝碼,不能輕視。愛情是婚姻的基石,需要雙方深入了解。而如今,閃婚這種快餐式的愛情和婚姻會讓婚姻家庭變得缺乏理性。閃婚也就造成了“短高快”(認識時間短、激情高、離婚快)婚姻的產生,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閃婚,隨之而來出現了“閃離”,也就是結婚之后快速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