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恩和泰德·特納于2001年春天創(chuàng)辦了核威脅倡議組織。當時兩人覺得如果核武器落入非國家組織手里將是很恐怖的事情。納恩在國家安全政策方面經驗豐富。特納,大企業(yè)家,身價120億美元,有渠道、有熱情。政客與企業(yè)家一拍即合,成立了這個組織。當然,他們也存在內部矛盾。特納呼吁核裁軍,希望立竿見影。納恩以前是佐治亞州民主黨成員,平時少言寡語。多年制定政策的經驗告訴他,特納的呼吁會受到許多體制性的限制,很難一蹴而就。這個組織成立之后不久,便發(fā)生了“9.11”襲擊事件。人們看到了全球恐怖主義的真實面目,同時也看到了這個組織的遠見性。
納恩的立場不久前才轉變。自從蘇聯解體之后,他一直擔心“核武器失控”。到了1992年,納恩和參議院的理查德·盧格開始支持國防部出資拆毀蘇聯境內核工業(yè)設施的計劃。盧格是印第安納州共和黨成員,納恩的朋友,跟納恩一樣不善言辭。他們的提案也叫“納恩 盧格”計劃,至今依然有效。在這個計劃的指導下,已經銷毀了數千枚核彈頭和數百枚洲際彈道導彈。
起初,納恩對銷毀核武器的呼聲非常反感。他認為這種致命武器在倫理上是必要的。在世界格局達到一種微妙平衡的狀態(tài)下,核武器是有效的威懾手段。他覺得銷毀全部核武器是非常危險的。但是在參議院工作許多年后,他的想法改變了。自從建立核威脅倡議組織以來,納恩越來越清晰地發(fā)現,在充滿武器、原料和敵意的世界里,防止核爆炸的難度有多么大。
核威脅倡議組織希望削減核武器的行動繼續(xù)保持下去。如今,將近40個發(fā)展中國家,包括波斯灣地區(qū)、非洲和南美各國,都在積極發(fā)展核能源項目,也許有的正在秘密開發(fā)相關技術,以便從乏燃料中提取制造核武器所需的钚。如果這些國家全都向國際觀察機構坦白,說它們對核能源已經沒有興趣了,現在有興趣的是核武器,那么全球鈾、钚市場的原料總量將急劇上升。之后,裂變材料將出現在一些不穩(wěn)定的國家中。波斯灣地區(qū)的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如果它們說它們跟其他國家一樣,有權開發(fā)核能源,它們也想擁有威懾能力,甚至可能是攻擊能力,這一點沒有人會懷疑。但是它們卻說:“不,這只是為了能源。”這個地球出了問題,很嚴重、很深刻的問題,所以羅爾夫和納恩坐立不安、拼命吶喊。
納恩向羅爾夫及其同仁提出了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問題:“襲擊之后,我們后悔沒有做過哪些事情?那現在我們?yōu)槭裁床蛔??”核威脅倡議組織資助了一系列活動,包括清除塞爾維亞境內一個民用核反應堆里面的少量高濃縮鈾,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伊朗邊境地區(qū)銷毀了數千磅的武器級鈾。最近,該組織的最大規(guī)模行動就是利用股神沃倫·巴菲特提供的資金,與政府部門聯合建立一個國際核燃料庫。這個國際核燃料庫可以不間斷地供應核燃料,目的是讓那些以利用核能源為幌子、實則試圖發(fā)展鈾濃縮技術的國家不再有借口。
核威脅倡議組織還為軍方提供比較可靠的統(tǒng)計結果,但這個統(tǒng)計并不完全準確。想弄清楚恐怖分子使用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發(fā)動襲擊的目標幾乎不太可能,而且這種可能性越來越低。
不管怎樣,這至少是個想法。納恩走在路上,哼著哈里·貝拉芳提唱的電影《陰間大法師》的主題歌。這條路他已走了許多遍,那段言辭激烈的、具有指導意義的話他也講了許多遍。核威脅倡議組織負責人查利·柯蒂斯正在處理組織內的日常事物。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柯蒂斯正在向來訪的立法機關成員介紹他們組織的情況,這是他的日常工作。組織的工作人員也在做宣傳,更新組織的官方網站。這個網站的訪問量不斷攀升,關于核安全問題的所有討論都集中在這個網站上。還有一些工作人員在精心準備文件,想把那些高枕無憂的人驚醒。他們工作都很認真,眼睛通紅,像是一直在盯著太陽看似的。
核威脅倡議組織的工作人員多達40人,跟華盛頓的其他團隊一樣,他們的能力很強。因為他們不僅要爭取權力,還要爭取利潤。組織的宗旨是拯救世界,這為爭取權力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組織的性質是企業(yè),因此它必須注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