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響當當一粒銅豌豆——雜劇總班頭關(guān)漢卿(5)

我輩豈是蓬蒿人 作者:謝柏梁


 

三、愛情至上

美滿的愛情是生活中常開不敗的奇花,是人類在發(fā)展自身和培植希望中所孕育出的光彩艷艷的珍寶。

關(guān)漢卿曾反復表示過,為了得到愛,他上天入地、殘腳跛手,也在所不辭。但愛情卻并不等于婚姻?;橐鍪菍δ信Y(jié)合的形式上的社會承認,它應(yīng)該包容愛情在內(nèi),但卻常常并不包容愛情。而一旦婚姻中形式的因素占了上風時,就使得感情的發(fā)展受到了限制、阻礙乃至后縮。從現(xiàn)有資料上看,關(guān)漢卿的婚姻生活不可謂不美滿,但他也對一些女子垂過情。可是最終他還是得面對現(xiàn)實,他不能因為自己的浪漫而使妻子受到傷害。所以他既能體恤妻子,又能敬愛珠簾秀們,在生活實踐中還是做得相當?shù)皿w的。但另一方面,他又把自己理想的愛情哲學通過藝術(shù)形象體現(xiàn)了出來。

愛情至上并不是要讓愛情凌駕于一切之上,而是說男女的結(jié)合必須要以當事人之間情感的和諧作為基礎(chǔ),但封建社會并不允許這樣。自從“野合”之子孔仲尼把一切男女之事都道德化、禮儀化之后,他的孫子的嫡門弟子孟軻,就開始研究起“當嫂嫂掉到水里后,小叔子該不該伸手去拉她一把(嫂溺援之以手)這個不成問題的問題來。到了宋元時期,“男女授受不親”、婚姻皆須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話,已經(jīng)成為了正統(tǒng)中國人的正統(tǒng)觀念;這就徹底否認了感情的自主性和個別性。

關(guān)漢卿在劇本中,就試圖要翻傳統(tǒng)婚姻觀念的案。

閨女可以選男人。《拜月亭》就體現(xiàn)了這個意圖。兵部尚書的女兒王瑞蘭在患難中認識了書生蔣世隆,充分體會到他的一片摯情,就在招商客店中和他結(jié)了婚。婚后,蔣世隆忽染重病,王瑞蘭朝夕護理,萬分焦急。剛巧,王尚書帶兵來到客店,見自己的千金女兒竟然自作主張與一個窮書生結(jié)了婚,立時惱羞成怒,強逼著女兒回去。瑞蘭雖然身不由己地回了家,但她卻再也忘不了臥病的丈夫,再也不愿收回自己已經(jīng)交付給他的全部感情,一天天想著他、念著他……結(jié)果當然是丈夫中舉,夫妻圓滿成合。但戲劇卻在請觀眾思考:究竟是女兒的感情珍貴,還是父親的權(quán)威珍貴?究竟是自己選擇的丈夫好,還是長輩指定的丈夫好?盡管每個當父母的對這些問題持有保留意見,但是每個當兒女的,在本心上都肯定是贊同第一種選擇的。

忠厚老實好丈夫。這個問題的提出恐怕有兩個根源:一是出于關(guān)漢卿長時期受夫人嚴加看管,從而產(chǎn)生了壓抑不住的潛意識;一是因為封建時代里婦女地位的低微,使得她們不得不產(chǎn)生這樣的考慮:與其找一個不忠誠的暫時伴侶,不如找一位本分忠厚的好丈夫,哪怕他年紀大一點,相貌差一點。

《玉鏡臺》反映的就是這種思想。年方二九的劉倩英,長得像天仙一般,最后也還是甘心情愿地嫁給了翰林院上了年紀的學士溫嶠。關(guān)漢卿在劇中為溫嶠辯護說:

“書生們的蕭蕭白發(fā),都是因為一年年苦讀攻書、科考競爭造成的啊!”

新婚之夜,當著劉倩英滿心不高興的時候,溫嶠就賠小心說:

“哎呀夫人,我雖然老也老不了幾歲,但對你卻是百縱千隨的;你不高興我賠笑,你要打我我幸福,我要把你像神仙一樣供養(yǎng)起來!你要跟了那些虛情假意的少年們,一年半載的,他早把你拋棄如糞土,那時你將往哪里擺?”

這番話如果不是植根于當時的現(xiàn)實,那就沒有很大的說服力。那時的男人,可以娶妻,還可以納妾;而女性總難受到男的專寵,這就給她們帶來了危機感。

男女知心樂陶陶。如上敘,雖然溫學士在形式上娶了劉倩英,但卻并沒有贏得她的心。這就是說,夫愛妻,但妻不愛夫,這就不美滿;所以全劇的重場戲在于溫嶠如何使妻子回心轉(zhuǎn)意,叫他一聲丈夫,甘心情愿地 “隨順”他。在精心布置的水墨宴上賭詩作賽,劉倩英終于認識到才學的價值,遂與丈夫結(jié)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避免了吟詩不出、被人臉上潑墨的羞辱。

《救風塵》中的妓女宋引章,也是看見狎客周舍對她無比貼心,才愛上了周舍,準備和他結(jié)婚。一個要娶,一個要嫁,兩相情愿,神仙擋不住,更不用說趙盼兒的阻攔了:

“妹子,你為什么就要嫁他?”

“則為她知重您妹子:因此要嫁他?!?/p>

“他怎么知重你?”

“一年四季,夏天我好好的一覺晌睡,他替你妹子打著扇;冬天替你妹子溫的鋪蓋兒暖了,看你妹子歇息;但等你妹子那里人情去,穿的那一套衣服,戴的那一副頭面,替你妹子提領(lǐng)系、整釵環(huán)……只為他這等知重你妹子,因此上一心心要嫁他?!?/p>

宋引章?lián)穹驈牧嫉囊粭l原則就是“知重”。他知重我,我知重他。所以她才不顧大姐趙盼兒的苦口勸阻,鐵下心來,毅然決然地嫁給了一個名聲不好的男人。她的錯誤不是原則的錯誤,而是實踐的錯誤。有了擇愛的自由,有了愛的穩(wěn)定性的保證,有了雙方互相真正的知重,愛情才在宣言上和在實際中都“至上”了。

一部歷史又是文學藝術(shù)的歷史,是文章事業(yè)的歷史。關(guān)漢卿在《惜春堂》中,帶著幾分夫子自道的驕傲,歌頌了才學文章的高貴價值和永存的可能乃至必然。

《惜春堂》寫長沙有個世世代代都是娼籍的妓女妙妙,特別喜歡秦觀的詞作。只要得到他的一首新詞,便又抄又唱又舞的,愛之不盡。后來秦觀犯了事經(jīng)過長沙,特別郁郁不樂。有人推薦說王妙妙是個識才的人,秦觀就去找她。只見王妙妙姿容雙絕,儀態(tài)瀟灑。她案上的書,前前后后都題名曰《秦學士詞》。秦觀大喜,卻故意問曰:

“秦觀何許人也?小姐此處為何盡是秦詞?”

王妙妙就給他講秦觀詞的種種妙處,還啟喉歌唱給秦觀聽。

秦觀益發(fā)奇怪了:“天下詩歌樂府之多,不可盡數(shù),你為什么單愛他的詞呢?你見過他嗎?”

“唉,”王妙妙惆悵地嘆氣,“我僻居在小地方,人家秦學士是京師貴人,我怎有福見到他?他又怎能理睬我?”

“恐怕見了面你就不一定愛他了”。秦觀說。

王妙妙又嘆曰:“我要見了學士,雖為他做妾做婢,死亦無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