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姜維以魏降將的身份歸附蜀國時很勉強,心想:我以前怎么著也是大企業(yè)的人,年薪幾十萬,有車又有房,各種福利也很豐厚,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如今你一個民營小企業(yè)家,把我招到大西南的山溝溝來,我跟你才怪呢!可當諸葛亮欲把姜維培養(yǎng)成自己的接班人時,姜維不禁感激萬分,終于死心踏地為這個民營企業(yè)貢獻了自己的后半生。正是這份知己之情堅定了姜維助劉蜀開拓全國市場的決心。
愿景管理
愿景管理不是什么高深莫測的理論,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比如老板拍著你的肩膀說:“好好干吧,干好了給你升職?!被蛘咝『⒆勇牳改刚f:“這次考試你如果能及格,喜羊羊和灰太狼一樣買一個。”愿景管理的本質是:為某人的理想作保證,讓其心甘情愿地付出更多努力。
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愿景管理是協(xié)調組織一致性和增強團隊凝聚力的最佳途徑。遠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國時代,古人們就已經很好地運用愿景管理法了。
沒有愿景,就沒有前景
閱盡《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哪個都不是等閑之輩,但為什么只有曹操、劉備、孫權三個人建立了穩(wěn)定的政權呢?會講故事,愿景管理法運用得好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而且我們可以發(fā)現,《三國演義》中凡是不會許愿景、沒有明確目標的領導人肯定都沒有好下場。有的人安于現狀,得過且過,比如說徐州陶謙、西川劉璋等人,老想著自己有那么一畝三分地做個地主老財就夠了,我不偷你的菜,你也別搶我的糧,結果呢,無端遭罪,坐等禍來,人死權落;有的人目光短淺,缺乏規(guī)劃,典型的是呂布、袁術等人,見異思遷,唯利是圖。呂布跟張飛對陣,上來就被罵了一句“三姓家奴”,意思說天下人都快成你干爹了,呂布聽這話,又氣又惱又心虛,這種人怎么可能成大事呢。還有些人驕橫慣了,恣意妄為,缺乏危機感,也讓手下人覺得非常沒有安全感,認為跟著這些人沒有什么上升的空間了,時間長了自然就會產生異心。為圖一時痛快,跟天下的人都結仇,莫過于董卓,他兇殘成性不說,連最得力的助手呂布都沒有哄好,呂布心想,連個貂蟬都舍不得讓給我,還能指望你什么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后來董卓的手下李傕、郭汜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曹操登上丞相之位后,就吸取了董卓的經驗教訓,他的公司有很清晰的遠景規(guī)劃,大家都覺得有奔頭,這才有了曹魏集團紅紅火火的發(fā)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