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源于城市與時代發(fā)展那不留人的快速。如果說城市的建筑興拆具體象征了城市變化的外在速度,那么精神面貌與對往日的懷緬,便是內(nèi)心深處對昨日那相對單純生活的感懷。我們不知道那個年代是否特別好,但印象中,好像也不太差。
那個月黑風(fēng)高的廣場夜,學(xué)生們圍坐彈著吉他唱羅大佑的歌,夢想改變世界而后失落。再過幾個月,離開的離開,流散的流散,下海的下海,人們總以為過去的日子比較單純,而其實那可能是一廂情愿。生活有時就像劉索拉走紅的那一句:“你別無選擇”。
唯一可做的是,當(dāng)今天事過情移,經(jīng)濟好了一點,大家去重尋那看上去很美的流逝感覺。不妨聽著革命年代的老歌,重新穿上那副舊而清純的裝束,上影樓拍懷舊照,一起去老崔與大佑的演唱會大合唱像卡拉 OK 。大家穿回印有“很煩哩”的文化恤。習(xí)慣向后看的主流電影,從《青紅》、《向日葵》、《孔雀》,說.著60 至 80 年代的成長故事。過來人今天在城中重辦當(dāng)年的黑布簾舞會,用卡式機播著鄧麗君的老歌。從鄧麗君到李宇春,中國的確走了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