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歌哭
沈青薔此時心中怦怦亂跳,背脊上冷汗叢生,分明進一步是死,退一步亦是死-索性一咬牙,不進不退,抱殘守缺,把這個大謊繼續(xù)掰下去。畢竟仙靈神怪之事不可捉摸,宣稱自己得遇仙緣固然無稽,但只要你有膽子咬著牙堅持下去,他人一時之間倒也難辨真假……料那楊惠妃縱使心中一百個不信,也斷不敢當著眾人的面駁斥她怪力亂神口出胡言-那才真的是褻瀆了神圣,犯了靖裕帝的大忌。
果然,惠妃娘娘臉色一變,啞聲道:"沈寶林,你可想清楚了。你是侯爺家的小姐,是皇上心尖子上的人,自與一干仆役奴婢不同;你又年輕,偶有不謹慎之處,皇上和本宮都能體恤,不過降上一級、罰些份例、略施薄懲也就完了。但你若在這里信口雌黃,便是欺君罔上的罪過,莫說你自己性命不保,你們沈家怕是也要受牽連的。"
沈青薔淡淡一笑,微閉雙眼,深吸一口氣,不疾不徐地答道:"婢妾并不敢欺瞞娘娘。"
-略施薄懲?在這個宮墻之內,只要授人以柄,必定處處掣肘,絕不是什么"略施薄懲"便能了結的。既已下定決心破釜沉舟,自然絕無回頭之理!
果然,楊惠妃狠狠瞪了她一眼,卻再也說不出什么,終是拿她的彌天大謊沒有絲毫辦法。
便在此時,內監(jiān)進來通報:"陛下駕到!三殿下駕到!"嘈雜喧囂的萬壽閣,頓時一片肅然。
靖裕帝是與他的第三子董天旒一起來的,三皇子今年八歲,個子幾和十歲的二皇子天啟一般高,但總是一副精神委頓、面有菜色的樣子,比起雪團兒、玉人兒一般的二殿下,頓時黯然失色。宮內傳言,當年沈妃和楊妃幾乎同時懷上皇嗣,經太醫(yī)院的太醫(yī)診斷,兩個人懷的又都是皇子。楊妃之子原應早于沈妃之子降生,卻不知沈淑妃使了什么手段,尚不足月便誕下了三皇子,在齒序上占得先機-可誰料不久后楊妃竟生下一位公主,沈妃這一番心血、一番苦楚卻是全白費了,三皇子也因此先天不足,一直病懨懨的,頭腦言語都不怎么機敏,連靖裕帝都不甚喜歡他。
圣駕既至,滿座妃嬪齊齊起身,向皇上叩拜,口中山呼"萬歲",山呼"萬壽"!靖裕帝隨手一擺,示意不必虛禮,只道:"沈婕妤呢?快扶她起來。"
御前大總管王善善忙不迭答應,走到淑妃一席,顛顛去攙扶只拜了一半的沈紫薇。待伺候沈婕妤安然落了座,才顧得上向席上其他主子問安。
三皇子董天旒耷拉著腦袋,蹭到母親沈淑妃身邊,怯生生叫:"娘-"
沈淑妃無限疼愛,溫言問道:"旒兒,藥吃了嗎?書讀了嗎?還不快向你父皇祝壽?"她伸出手去,想要愛撫親子的頭頂,卻不防董天旒一縮身,躲過母親的觸碰,徑直藏到了乳母身后。
在極短的一瞬間,淑妃娘娘的面上轉過一道凄色,她極為尷尬地收回手去,摸了摸自己耳上懸著的金墜子,轉過頭去。
一見靖裕帝駕臨,沈青薔便乘機回到席上,躲在淑妃和紫薇身后,隨眾人叩首。楊妃隔著人群依然在狠狠瞪她,那眼光似想從她臉上剜下一塊肉來。青薔暗自鎮(zhèn)定,一味低眉順目,待眾人一叩一起過后,見楊妃終于不再理睬她,似已放棄,青薔方敢長舒一口氣。
靖裕帝升座,樂工們依時依例奏起《慶皇恩》、《萬壽頌》等應景吉樂,無數(shù)珍饈美味流水般送了上來。沈青薔自是一直緊揪著那顆心,四下里諸人卻已漸漸松懈下來:沈紫薇嬌聲喝罵著奴才們伺候的軟墊不夠舒服;董天啟拉著他畏畏縮縮的三弟唧唧喳喳不休;沈淑妃趁人不在意,俯身在青薔耳邊低聲道了句"方才很妥當"……一時間萬壽閣內又喧鬧起來。
壽宴開處風光好,別家倒還罷了,三位娘娘兩位皇子-只錦粹宮這一席委實熱鬧非凡。
-便就在這樣觥籌交錯、亂糟糟鬧哄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般的盛景里,突然有人在唱歌。
起初誰都沒有聽到,即使聽到了也并未在意,只當是樂工們變著法兒頌圣討巧的新花樣兒。但不久便有人隱隱覺得不對,那歌聲雖渺渺茫茫,聽不出唱的是什么,但音調分明轉折詭譎,赫然有種說不出的凄厲味道。
-明明是繁華世界極致盛宴中的歌聲,卻那樣陰森森的,令人不由想起凄風冷雨青楓林內的鬼哭。
-這世上真的有鬼、有神、有仙靈存在嗎?
萬壽閣內漸漸安靜下來,那聲音也漸漸清晰,聽到的人自然也漸漸增加……到后來明月相照,紅燭高懸,滿殿寂靜-寂靜到沈青薔簡直能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
此時那歌聲已然清晰可辨,那似男似女又非男非女的聲音分明在唱:"……風蕭蕭兮月慘慘,玉符委地無人管。明朝但請憑欄望,一夜落紅滿秋千……"
沈青薔渾身一顫,心中已然洞若燭照。她知道這是誰了-只一瞬間,自己仿佛又看見了夕陽里、濃香中,那些條條垂落宛若果實的青色木牌。
這四句古風便用朱筆寫在其中一塊木牌之上,那塊木牌現(xiàn)在還躺在她的衣箱下面;也正是因為這塊木牌,她才險些命喪羅網……她一輩子都忘不了。
-救了她的……那個人,她無時無刻不想忘卻,可是……也許……一輩子都忘不了的。
一道白影突然自半扇敞開的窗前一閃而過,幾個站在窗邊膽小的宮女,當即給嚇得魂飛魄散。萬壽閣內不知是誰突然尖聲呼喊,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
"'白仙'!'白仙'娘娘顯靈了!"
靖裕帝早已自御座上站起身來,簡直似被精怪迷惑住一般,徑向窗邊而去。一室的人呆若木雞,全然忘記了該當如何。只有服侍二皇子的老太監(jiān)張淮突然大喝一聲:"圣駕在此,誰敢沖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