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自己的老板,為自己負責(3)

換工作不如換思維 作者:黃志堅


方丈捋了捋胡子,慢條斯理地說:“你沒發(fā)現(xiàn),你掃地從來不知道把垃圾處理掉,端茶時也不知道把桌子上的灰塵抹掉嗎?”

這個和尚工作的失敗在于,他沒有主動精神,不知道主動做一些沒有人交代他做的事情。有主動精神的員工,會勇于負責,有獨立思考能力。這些員工有別于那些像機器一樣的員工,他們不會按別人的吩咐機械地完成工作,他們往往會發(fā)揮創(chuàng)意,出色地完成任務(wù)。

而不能積極主動工作的員工,則墨守成規(guī)、害怕犯錯,凡事只求遵循公司規(guī)則。他們會告訴自己,老板沒有讓我做的事,我又何必插手呢?又沒有額外的獎勵!這兩種不同的想法會明顯地導(dǎo)致不同的工作表現(xiàn)。

成功的機會不會白白降臨到你的身上,只有那些主動做事、主動工作的人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但遺憾的是,意識到這一點的人并不多,大多數(shù)人早已養(yǎng)成了拖延、懶惰的習慣。

如果說懶惰和貧窮是一對孿生姐妹的話,消極和懶惰就是一對孿生兄弟。人類天生就有許多劣根性,懶惰正是其中最難消除的劣根性之一。下面這個故事就能印證這一點。

有位富翁到一個貧困地區(qū)游玩,當他目睹當?shù)匾粦糌毨思页燥埖那樾螘r禁不住落下淚來。這戶人家吃飯的碗竟是幾只破得不能再破的陶罐,更讓他吃驚的是全家連一雙筷子都沒有,都是直接用手抓的。

這位善良的富翁無比同情,決心要幫助這戶人家擺脫貧困。當他走出他們的家門后,又馬上改變了主意,因為他看到這戶人家的房前屋后都長著適合做筷子的竹子。

身處竹林卻沒有筷子,故事中的這戶人家真算得上是懶惰的典型,自然難以得到同情。看來,懶惰和貧窮確實相生相伴。

世界上懶惰的人已經(jīng)夠多了,我們需要更多主動積極的人,更多關(guān)注世界光明面的人,懶惰只會使我們心灰意懶、怨天尤人。

那些在職場中平平庸庸,只是被動地應(yīng)付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的人,他們在工作中沒有投入自己全部的熱情和智慧。他們只是在機械地完成任務(wù),而不是創(chuàng)造性地、主動地工作。

只有當你主動、真誠地提供真正有用的服務(wù)時,成功才會隨之而來。而每一個雇主也都在尋找能夠主動做事的人,并以他們的表現(xiàn)來給予他們相應(yīng)的回報。所以,好員工都明白一個道理:與其被動地服從,不如主動地去完成工作。

因此,在工作中,我們要樹立“立足崗位作貢獻,超越崗位求新知”的工作理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去工作。超越工作崗位,就是超越自我,為了公司的強大,去主動做更多的事情,也為自身的長遠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那些懂得為自己工作的員工,無不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他們將自己與公司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無論在什么崗位上,都會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同時,他們還會密切關(guān)注公司的發(fā)展,以“公司興亡,我的責任”這一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這樣的員工,怎能不得到老板的青睞,成為職場中的楷模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