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種寶貴的品質(zhì),雖然別人看不到,自己卻能深切感受到,因為善良的人內(nèi)心時刻都是溫暖的;善良的心雖然別人看不到,但能反映在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上,別人能看到了你的善良,也會反饋給你回報。一個人要想身心都健康,首先要做到善良。
楊小梅8歲,雖然小,語言與行為卻非常粗暴。周末的一天,楊小梅一家三口準(zhǔn)備到外邊去玩,楊小梅的媽媽已經(jīng)做好了飯,想吃過飯再出去,就告訴楊小梅別太著急,吃過飯不晚。沒有想到楊小梅不但沒有按照媽媽說的做,同時還用手指著媽媽大聲嚷嚷:“老太婆,就你啰嗦,煩死人了?!睏钚∶返陌职致犈畠簩W(xué)起了自己的樣子說話,“撲哧”一下樂出了聲,沒有想到楊小梅跑到爸爸面前,用力地踢了他一腳說道:“有什么好樂的,什么事沒有見過?”這一下,楊小梅的爸媽都傻眼了。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善待自己,每個人也都需要別人對自己施以善舉。只有善良的人,在人際交往中才如魚得水、如沐春風(fēng)。只有善良的人,才會收獲更多別人給予善良的回饋。只有善良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成功機會,因為善良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品質(zhì)。
善良的種子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種上,它才會更容易生根發(fā)芽,與孩子一起茁壯成長。孩子的行為與思想最初受家庭的影響,因此,父母面對孩子不友善的舉止時,首先不要責(zé)怪孩子,而是要從自身先找出原因。在友愛、互助的家庭里,孩子通過耳聞目睹父母友善的語言、行為時,父母就不知不覺地給孩子種下善良的種子。
采采10歲,是四年級的學(xué)生。采采的爸媽很恩愛,對采采關(guān)心備至,對別人的苦難也經(jīng)常幫助。采采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感覺特別舒心、開心,也學(xué)會了關(guān)心父母、善待別人。
有一天,采采從學(xué)校里回來后,一句話都不說。媽媽看著女兒的情緒不對,以為女兒生病了,就問女兒哪里不舒服。采采聽到媽媽這一問,就小聲地啜泣了起來,這一下媽媽更害怕了,問采采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采采這時才哭著告訴媽媽說:“我班里有一個同學(xué)患了白血病,治療要花很多錢,但他家里沒有那么多錢?!?/p>
采采的媽媽明白了女兒的意思,問采采道:“你是說咱們給他捐些錢看病是嗎?”“是的?!薄澳悄憔蛣e哭了,你說捐多少我們就捐多少吧。”媽媽勸采采說。“我不是為這個哭,我一想到他的爸媽沒有了孩子,應(yīng)該多傷心啊,想到這才想哭的?!辈刹烧f著哭聲又大了起來,引得媽媽也隨她一起泣不成聲了。
采采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捐了出來,采采的爸媽也捐了兩百元錢,所有捐錢的人名都寫在一張大紅紙上貼了出來,采采一家三口被寫在第一個,那是捐錢最多的人的位置。
善良的人一生平安,善良的心一直溫暖,善良的舉止別人一生感念。善良的人是這個世界不可缺少的,十分需要的。父母要想培養(yǎng)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善良,這是父母應(yīng)負(fù)的責(zé)任與應(yīng)盡的義務(wù)。
孩子的善良,需要父母從小進行悉心培養(yǎng),除了父母言傳身教外,要讓孩子學(xué)會設(shè)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這樣孩子才能對別人的苦難感同身受,伸出友善之手。同時,對孩子的善良行為,父母要及時鼓勵與表揚,有可能的話,讓孩子體驗因為自己善良的舉動所帶來的饋贈,這樣孩子會更加深對善良的認(rèn)識,更執(zhí)著地去做一些善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