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二十九年七月,上崩。八月,寧江王安世碌等欲為亂,以危太子,大臣共誅之。九月,太子即位,令國中諸地各立太宗廟,以歲時(shí)祠。越明年,改元天和,是為天和元年?!?/p>
--——《天朝史錄·太宗本紀(jì)》
----------------------
建隆二十九年,是帝京老人們永難忘懷的一年。
那一年,百姓心中英睿神武的太宗皇帝毫無預(yù)兆地駕崩了。
寧江王安世碌,這位天朝建國以來唯一的一個(gè)異姓王爺,在先帝尸骨未寒時(shí)便欲起兵謀反,將發(fā)兵時(shí),卻遭門臣生變,太后寧氏及時(shí)任尚書左丞的尉遲翎將其強(qiáng)召入宮,斬殺于禁中,并誅其三族。
帝京人心惶惶,均以為這天下要大變了。誰知太子順利登基稱帝,而后大赦天下,又減免各路州縣賦稅,以表新帝仁恩。
在這舉國靜謐哀愁的日子里,突然傳出的一個(gè)消息,惹得帝京百姓人人震驚,又在茶余飯后悄聲相傳--——
帝京城內(nèi)最紅的歌妓,天音樓的楚沐憐,收養(yǎng)了一個(gè)棄嬰。
天音樓是歸天朝戶部隸管轄的教坊,按理兒說,官妓本不允許做出這種事情,但朝堂上誰人不知圣寵正隆的太府寺卿王恩懷乃是楚沐憐的入幕之賓?戶部的官吏們不敢得罪,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隨她去了。
隨后就有酒肆傳言,說是楚沐憐替這女嬰起了個(gè)安姓名字。
眾人心里又是一驚,不明白她為何偏挑了這眼下最忌諱的姓。但吃驚歸吃驚,人們卻不敢說三道四,都明白一句話說錯(cuò),便是殃害他人的結(jié)果。
日子淡淡地流過,等新鮮勁兒沒了之后,人們又都覺得先前是多慮了--——不過是教坊里的一個(gè)小女娃兒罷了,還能掀起什么大波瀾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