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中卡之戰(zhàn)”之后,南方有一家體育報紙采訪了比賽中表現(xiàn)不理想的球員的家人,利用球員家人的話對我進行指責。但他們忘了,我的解說并沒有把矛頭指向個人,我說過隊員的責任心和努力不用懷疑,包括他們的榮譽感,只是個人能力、特點不一樣。足球場也是名利場,球員誰不想有成功露臉的機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誰上場誰露臉,家人也風光。這里面有太多方方面面的利益:廣告、獎金、知名度。這種情況下,表現(xiàn)不佳球員的家長在這家報紙誘導之下對我進行抨擊,仿佛表現(xiàn)不佳的不是他們的兒子,而是我。對此,父親勸解我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球員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時至今日,可能大家對當時的紛爭,都會有新的理解。
在2005年,這家有著雄厚財力支持的體育專業(yè)報紙居然辦不下去???,他們的關門堪稱中國體育傳媒行業(yè)的“安然事件”,轟動江湖。那么大的家業(yè),號稱每年可以花6000萬的,居然還沒有我一個人能堅持;而我,只是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而已。
幾年以后,其中一名在那場表現(xiàn)不佳的前鋒隊員在德國踢球時接受國內報社記者采訪,重提“中卡之戰(zhàn)”的這件事。球員很不客氣地說我“不懂球”,說他當時是感冒了兩天,一直在打點滴。米盧讓他上場,他已經(jīng)很拼命了。我不明白米盧為什么會這樣用人,在近40度高溫的天氣下,讓一個感冒兩天的球員上場,這分明是在毀人啊。這名球員的話證明了我當時的判斷:用他上場是錯誤的,而且他的表現(xiàn)的確是失常的。再往后的比賽里,米盧再也沒有給他1分鐘上場的機會,但是在我的眼中,他仍不失為一名有特點的前鋒,米盧這么做,也太不近人情了。
2001年底,《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對著《足球之夜》的鏡頭說:“對卡塔爾的客場比賽米盧就是故意不想贏”——終于有人公開說米盧是不想贏了!他的分析是:五個隊的一個小組打一個雙循環(huán),有點類似于小聯(lián)賽,米盧就是故意不勝卡塔爾。如果勝了卡塔爾,卡塔爾就不會在別的比賽拼全力,是要留著卡塔爾與其他球隊血拼。
這個邏輯真是太奇特太有趣了——大概沒有一個精神正常的中國人甘心看著中國隊能贏卻故意不贏球,能拿分卻故意不拿分而去看對手們火拼的熱鬧。
米盧不是中國人他沒有精神失常,他怎么想我們不得而知。而我想的是贏球拿3分,管他們之間怎么搞呢?3勝得9分,幾乎肯定出線了??!不論馬德興的說法有無根據(jù),至少他認定米盧是不想贏球,至少說明當時現(xiàn)場有更多記者都看出米盧的反常,只是因為后來的平局和輿論對米盧的一片喝彩聲浪而閉上了嘴巴。
也許,世界上有許多秘密,局外人是永遠不會知道的。足球比賽中不可知的因素太多了,足球江湖深不可測。米盧這樣的教練為什么在離開我們這里后失業(yè)兩年,沒有一個俱樂部愿意要他?為什么在他的輝煌經(jīng)歷當中,很少有執(zhí)教歐洲的職業(yè)俱樂部的經(jīng)歷?難道人家看不明白米盧?還是我們看不懂他?
“中卡”之戰(zhàn)后,《球報》記者郝洪軍的一篇名為《黃健翔離魔鬼多近?》的文章廣為流傳。它或許揭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