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常放一些厥詞,有時我不禁會泄露心意,但是因為在討論之中,仿佛都能接受。
我們讀到《論語》里的一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我不由得感嘆道:“君子為何坦蕩蕩?就是因為他認為凡是發(fā)生的事情都有道理,都能接受下來,這就是胸襟哪。沒有不好的事情,只有不好的心境。雖有些唯心,但何嘗不是處世之道啊。佑生,我覺得,你就是君子!小人長戚戚,這就是我啊!不滿足,不接受,總在尋找,總不知方向。結(jié)果悲情滿懷,沒有坦蕩。我真是個小人哪。可怎么辦?天生如此??!”我搖頭嘆息。
我轉(zhuǎn)頭,他正看著我,眼中光芒一閃,稍垂下眼簾說:“對君子而言,實在,沒有小人?!?/p>
我一擊掌說:“是啊,君子是不品評的,因為他認為所存在的都是好的啊!那定下君子小人定義的,可不就是小人了嗎?孔子一口一個君子小人,可見不是個君子。佑生,你居然影射孔子是小人,如此大膽!”
他輕笑起來,“你,如此,小人!”
我也笑起來,“你出此言,就非君子啦!”
兩人一起笑起來……
河畔楊柳,夏日微風(fēng)。陽光在水面的閃光,映到他身上,讓我為之恍然。
每次他來的下午,我們會去一家茶肆或小餐館,喝喝茶(味道真差),吃點兒東西。我也就吃個饅頭,來道青菜,他吃得更少,可每次都要分吃我一小塊饅頭。我們總選一個角落,他喜歡我坐在他身邊,而不是對面。我們在吃吃喝喝中交頭接耳,低聲地說說笑笑。我覺得就這樣,直到永遠,也沒什么不好。
我說:“佑生,你說人為什么要吃好吃的?”
“為何?”
我說:“那是因為他們心中寂寞??!”
佑生無語。
我說:“人在寂寞的時候要得到補償,心靈上沒有,只好在口味上來些安慰,是不是?可越吃越得不到滿足,這不是往火里加油嗎?結(jié)果更寂寞了。”
佑生問:“你只吃饅頭,是不是,不寂寞?”
我答:“非也。我是怕別人也知道這個秘密,把我看穿了,來填補我的寂寞,所以才不敢吃飯的?!?/p>
他笑起來,“你還怕別人看穿你?!?/p>
我道:“我簡直怕死了。我告訴你,原來我也有過一兩只口紅或一兩條項鏈之類的東西。結(jié)果我有一次讀到心理學(xué),就是關(guān)于人是怎么想的學(xué)問,講到我們的所帶所飾,都是一條條短信哪!我涂了口紅,就是要大家看我的嘴;我戴了項鏈,就是求大家看我的脖子;我弄個新發(fā)型,就是告訴大家我覺得我的頭發(fā)很出眾……
自從我讀了這些,我就再也沒法打扮了。我覺得我若是打扮起來,往外一走,那簡直是渾身一片喧嘩呀!整個兒自吹自擂。你說我要是像你這樣風(fēng)華絕代貌美無匹也就罷了,可只是個平庸之色。平常別人不看我也就算了,一看我,我就以為我沒擦嘴,馬上就得抹把臉。有人,尤其是警察,就是衙役之類的人,一喊,‘嘿,你給我站??!’我就覺得那是在喊我,我不做賊都心虛啊!知道的說我有道德良心,不知道的說我的心壞壞的,自然如此啊。你想想,萬一有個明眼人讀過同一本書,看我一眼,問我一句,你以為你是誰,還敢這樣?我當場就得自盡哪!”
佑生微笑,“你為何,如此妄自菲?。俊?/p>
我說:“自知之明而已呀。這主要得追溯到我的父母,從小就天天跟我說,我這樣的,只有讀書才有出路,可見我沒有外在美。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沒別人?!?/p>
佑生輕聲說:“不見得?!?/p>
我說:“怎么不見得?你不用安慰我,我已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準備以我的內(nèi)在美——其實也不美,內(nèi)在的不美的精神力量,來打天下了。多費勁哪!我要是有某人一半的容貌,只微微一笑,就禍國殃民了,該多好!”
佑生苦笑起來,“你現(xiàn)在一笑,就已經(jīng),禍國殃民了?!?/p>